论货币的道德拯救 道德问题是什么意思

【www.zhangdahai.com--拓展训练体会】

  【摘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媒介的作用,其本身没有任何褒贬色彩,但是,货币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充满了强烈的善恶色彩,这种人为强加的色彩让货币的地位与众不同,也让货币产生了原本不属于它的作用。本文仅从道德的角度阐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拯救,以使货币回归本真并发挥其正常或向善的作用。
  【关键词】货币;道德;拯救
  
  时下流行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道出了人们矛盾的心理,使人们在理性与感性当中时时纠结,一方面,人们知道货币的本真价值,另方面,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人,离不开货币。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对金钱既爱又恨,对待金钱的态度和做法也就大相径庭。让货币回归本真,不要让金钱助纣为虐,许多人为此做出了值得称赞的道德拯救。
  一、货币的实质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是特殊的商品。货币一经产生,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体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要与货币相交换,货币就成为人们梦想拥有的、最具有质感的东西,这是因为:首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它是商品流通的桥梁和媒介,没有货币,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显得困难;其次,随着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货币的不可或缺性使得货币又成为财富的象征,紧紧与人们的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货币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甚至影响着人的身份、地位、名誉和权力。
  马克思说:“物的货币形式是物本身以外的东西,它只是隐藏在物后面的人的关系的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人的关系就是指商品经济关系,也就是就说货币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商品货币关系维系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将参与其中的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成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正因为如此,货币成了人们在物质上追逐的共同对象,只不过由于人的思维、智慧、能力、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才导致人们对待货币的精神上、实践上的迥异。
  二、货币之下人的表现
  向往和取得金钱是人的一种正常行为。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值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不论什么人从事什么工作,其目的都是逐利求富,这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人们不怕辛苦劳累,追求金钱和财富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生存环境具有合理性,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人们无法解决吃、穿、住、用、行的问题,而这一切的解决,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非得用货币支付不可。马克思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要生存、要生活、要发展,就必须努力地取得金钱。被动逼迫也好,主动追求也罢,当今社会,努力挣钱是硬道理。用钱购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没钱万万不能。”
  如何取得金钱?怎样看待金钱?古往今来,透过货币的面纱,人生百态尽情表现。我国古代,金银逐渐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于是,金银就成了人们追逐拥有的对象。古人在《题钱》中描绘一些不择手段取得钱财的人,讽刺了泯灭人格、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等同为钱与钱的关系、惟金钱是尊的人:“人为你跋山渡海,人为你寻虎觅豹,人为你断义辜恩,人为你失孝廉,人为你忘忠义……有你时人人见喜,有你时事事出奇,有你时居高位,有你时坐上席……”。清代中叶传播的《劝民惜钱歌》中也有类似的嘲讽:“有了你许多方便,没了你许多煎熬......有了你夫妻和好,没了你妻离子散;有了你亲朋尊仰,没了你骨肉冷淡……”道出了货币左右人心的悲哀。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会使人变成鬼。“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道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贪官的丑恶;“和�跌倒,嘉庆吃饱”更是贪到极致。时下,为了追逐金钱,铤而走险者仍大有人在:
  杨秀珠,原温州市长助理、温州市副市长。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杨秀珠从上海浦东机场出逃国外,纪委通报其涉案金额达2.532亿元,坊间称之“外逃女巨贪”。①
  巴中市通江县人民政府原党组副书记、水资源建设工作专职协调领导小组组长邓琦,从2006年至2008年短短的三年间,就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219.5万元。②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为他人在承揽工程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钱款折合人民币1022万余元。③
  有“地铁市长”之称的副部级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竟然贪污20亿人民币,刷新了建国以来官员贪腐的数额之最。④
  以上所列仅是为追逐金钱、最终被金钱绊倒的几个典型例子。货币本来是为人生存与生活服务的,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为了获得金钱,不惜甘心做金钱的奴隶,正如马克・吐温所警示的那样:“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诱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
  三、货币的道德拯救
  商品经济的发展让货币充满了神奇和强大的力量,当今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货币社会,货币驻扎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制约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世间一切物质的甚至有些非物质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获得,这越发显得货币的伟大,让货币自己都想不到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地位。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还货币一个本真面目,发挥其原有的功能,延伸其向善的作用,就成了当前货币拯救的应有之义。
  (一)货币回归本真的拯救
  货币是谁发明的?不得而知,但货币产生的目的却极为单纯,就是为了方便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通过商品连接的媒介作用促进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让生活继续下去,让生产循环往复。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让人们在衡量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再衡量自己的需要与支付能力,“一分钱一分货”,买与不买之间没有道德成分,需要与支付能力才是左右消费的动力。再好的商品,尽管货币标价很低,如果用不上,也没有必要买;同样,残次商品,尽管货币标价很低,也能凑合用,考虑到安全问题,也是不会买。这是生活中的常识,也是生产中的忌讳。
  货币的流通手段将静态的、观念中的货币激活,“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者手里,或者是就是货币流通。”(马克思语)货币动起来,媒介作用就显出了它的活力。生活需要货币的连接,生产也离不开货币的参与。货币从来不喜欢当一个固定人的主人,它更喜欢自由地出入不同人的手中,也就是说,货币不需要奴隶,货币天生就是旅行家,像风一样自由自在无孔不入、无处不去。
  市场经济中,货币就是一个红娘,把需要与商品、生活与生产用一根线牵起来,它融合了人际关系,计算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量,把有形的、物质的东西和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通过这个媒介的线变换成一个或一组价值符号,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货币本真的价值,是货币之所以为货币的真正意义。去掉附着在货币身上的诸多累赘,还货币一身轻松,做它该做的事,就达到了拯救货币回归本真的目的。
  (二)货币的道德拯救
  货币自身的行为本无道德的诟病,但是,古往今来,人们对货币所产生的善恶感情一直存在。民谚说:“亲是亲,财是财,亲戚为财打脑袋。”因为金钱,亲戚反目成仇;“众赏之下必有勇夫”,因为金钱的诱惑,一些人变得胆大妄为,这都是货币惹的祸,所以,有些人认为“金钱万恶”,“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是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再没有其它东西比在金钱上有更多的卑鄙和欺骗。”其实,这是在冤枉货币。
  社会分工的不同,人们生产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人们获得金钱的途径和方法的不同,也就使得人们获得的金钱数量有了明显的差异。世俗社会中,货币拥有量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名誉甚至是权力。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人们就能获得他想要的任何可以用货币购买的东西,包括身份、地位、名誉和权力,同时,货币也会霸占话语权,这就导致了一些人热衷于对金钱的变态追求,不惜牺牲家人和朋友的利益,甚至出卖集体和国家。货币被人们这样获得和使用的时候,货币就再也逃不掉道德的谴责了。所以,对货币的道德拯救实质上是使货币的获得和使用遵循“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的原则。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用正当手段、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收入,获得金钱。这是一种正常、正义的行为,为人所尊敬,为法所保护。还有一些人,通过自己多少年的艰苦打拼,积累了丰厚的身家,有了钱,并没有恣意挥霍享受,却把它回馈给社会,用于帮助贫困和有病的人,让金钱超常发挥它的作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建立起超过60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会,他一边在努力地赚钱,一边在努力地省钱好“努力地捐款”,他甚至准备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出去。2011年11月16日,美国近140名百万富翁请求国会和总统奥巴马,为国家考虑:“请做这件正确的事,提高对我们的征税。”因为良好的经济曾让他们受益,现在也希望别人能得到好处。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高调”捐款的事频频见诸媒体,陈光标规定公司每年将不少于20―50%的企业利润,用于慈善事业。与陈光标相比,默默无闻做慈善的大有人在,许多人“做好事不留名。”
  货币的道德拯救需要所有人的行动参与。货币能衡量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巧取豪夺、假公济私、偷盗强抢获得金钱必受法律处罚;挥金如土、纸醉金迷、奢侈糜烂、为富不仁的生活也令世人鄙夷。有钱不等于有了一切,有一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货币的辩证法是客观的,只有正确地获得和使用它,它才能真正地为人类做出贡献,才能让人类长久地拥有它。
  
  注释:
  ①2011年11月18日09:27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②2010年03月23日08:24四川新闻网。
  ③新华社北京2011年01月14日电。
  ④2010年11月11日10:52,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
  
  参考文献
  [1]梁世昌,张文泽.《资本论》学习指南[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12.
  [2]王晓升.货币的社会文化意义初探[J].探索,2001.5.
  [3]马进.货币拜物教与道德――兼谈学理论的重要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5.4.
  
  作者简介:李雅静(1966-),女,教育硕士,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道德及政治思想教育。

推荐访问:货币 拯救 道德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tuozhanxunliantihui/2019/0316/160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