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用抗组胺药可选择 抗组胺药的合理应用

【www.zhangdahai.com--学习雷锋心得体会】

  【摘要】 组胺H1受体拮抗药是抗过敏药,虽然这类药物在抗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相当严重。�
  【关键词】抗组胺药
  �
  抗组胺药分为H1和H2受体拮抗药,虽然这类药物在抗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随着临床止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相当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此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组胺、抗组胺药及其分类�
  1.1 组胺是重要的自体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胃肠黏膜层与神经组织中也有较大量的组胺。在寒冷、烫伤、外伤、毒虫咬伤等因素引起组织破坏或发生变态反应时,会导致组胺释放。组胺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是引起腺体兴奋、非血管平滑肌收缩和血管平滑肌松弛。组胺受体分为两类,一类称H1受体,与组胺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非血管平滑肌收缩等有关,另一类称H2受体,与组胺的刺激胃酸分泌作用有关。�
  1.2 抗组胺药在结构上与组胺相似,可通过竞争组胺受体而阻断其对外周组织的效应。抗组胺药为H1和H2受体拮抗药,前者主要用于治疗因组胺释放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用于治疗枯草热,缓解荨麻疹和瘙痒,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的水肿,辅助肾上腺素对抗过敏性休克,后者仅选择性对抗菌素胃酸分泌,用于消化性溃疡。�
  2 组胺H1受体拮抗药的分代及作用特点�
  2.1 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 即指传统的抗组胺药,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和止痒效果,且价格便宜,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及晕动病疗效可靠,但因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可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且作用时间短,口服2~4次/d,影响用药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代表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酮替芬、异丙嗪等。其中赛庚啶、酮替芬、异丙嗪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还兼有抗另一致敏递质5-羟色胺的作用。�
  2.2 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
  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主要是为了克服第一代的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而产生的,大多不具有脂溶性,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中枢抑制作用不明显,故又被称为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此类药最突出的特点是中枢抑制作用轻微,且多数为缓释长效制剂,口服1或2次/d,给患者服用带来方便,但具有心脏毒性的不良反应。其代表药有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2.3 第三代H1受体拮抗药 自从发现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具有心脏毒性后,国外很快就上市此类药物的替代品-非索非那定和诺司咪唑,国内也有地氯雷他定生产,这些替代品即为第三代H1受体拮抗药,其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不会造成心脏组织的损害。�
  3 组胺H1受体拮抗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3.1 中枢抑制作用
  这是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均有H1受体,前者与警觉有关,后者与过敏反应有关,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具有脂溶性,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故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H1受体结合引起嗜睡。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与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的重要区别就是大多无中枢抑制作用,不引起嗜睡,但是,这一作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临床实践表明,几乎每一种非镇静性抗组胺药都有出现嗜睡的可能性。例如,有些研究发现西替利嗪在每日5 mg剂量时,部分患者就可出现嗜睡反应。阿司咪唑动物实验证明,当用低剂量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含量甚微,但用超大量时,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组织中阿司咪唑分布无关。其他新型抗组胺药也都有此规律,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多数人服用一定剂量的新型抗组胺药无困倦,少数人却可产生困倦。�
  3.2 抗胆碱作用
  这是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的另一个主要不良反应。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表面有许多胆碱受体,胆碱受体的激动可使其释放化学物质,胆碱受体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所以对抗胆碱作用要一分为二;抗胆碱与抗过敏的协同作用应视为药理作用,抗胆碱引起的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应视为不良反应。�
  3.3 心脏毒性 这是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文献记载,传统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有奎尼丁样作用,可使QT间期(心室去极化和复极过程)延长。第二代抗组胺药由于广泛应用在一些先进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做得较好,使之及时发现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等可引起心脏毒性,表现为QT期间延长,在此基础上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DP是一种严重的心律紊乱,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室颤,甚至出现心脏停搏而死亡。1997年4月,美国FDA决定停止特非那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引起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三点:①由其化学结构决定。此类药物大多只有在超剂量、长时间服用后才会引起心脏毒性,但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在较低浓度时就容易引起QT间期延长。阿司咪唑不仅本身有延长QT间期及引发TDP的作用,其体内代谢物去甲阿司咪唑也有较强的作用,加上该代谢产物消除较慢,即使停止用药,其致TDP危险性的持续时间也较强;②该类药物主要通过CYP3A4酶代谢,该酶代谢途径能够被多种物质阻断,其中尤以咪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为甚。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均是CYP3A4的底物,若与CYP3A4酶抑制剂同时使用,由于抑制了CYP3A4酶的活性,使其代高等谢减慢,体内血药浓度升高而更易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③有些人先天缺乏CYP3A4酶,使药物不能代谢,在体内蓄积,导致毒性产生。因此,美国FDA要求阿司咪唑药盒说明中强调规定剂量服用,不要与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西咪替丁等酶抑制药同用。�
  3.4 体重增加 该类药物在抑制皮肤黏膜内H1受体的同时,也可抑制胃幽门部的H1受体,使胃的排空加速,致使食欲增加而造成体重增加。一般在长期服用H1受体拮抗药情况下会引起体重增加,酮替芬、赛庚啶都有类似报道,国内外阿司咪唑报道较多,也最为严重。国外报道阿司咪唑引起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为3.6%,而国内有人报道这一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国外。�
  4 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1 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 ①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危险工种、精细工种人员应禁用或慎用。②用药剂量不要过大,避免与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的复方感冒制剂同时使用。③避免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酒、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同时使用,尤其是儿童、老年人。④避免与抗胆碱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同用。⑤青光眼患者、前列腺肥大者应慎用,尽量选用抗胆碱作用轻微的药物。⑥新生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苯海拉明。�
  4.2 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 ①禁止与CYP3A4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同时使用;②心脏疾病患者避免使用;③电解质紊乱者(如低血钾症、低血钙症、低血镁症等)避免使用,因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肌的除极,导致心电图上的QT间期延长;④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等不得不使用抗组胺药时宜选用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因为部分患者使用其余的此类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嗜睡作用;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鉴于妊娠期服用氯雷他定的孕妇所生男婴尿道下裂,欧洲专利药品委员会(CPMP)建议修改氯雷他定的使用信息,不推荐在妊娠期使用;⑥尽量不超过该类药物的推荐剂量,病情较重者可以联合适应用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以提高疗效,为防止耐药性的发生,抗组胺药可交替使用。�
  总之,在使用H1受体拮抗药时,应根据应证选用药物,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避免超量、长期使用,若根据病情需要长期用药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少吃甜腻食物,提倡平衡膳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只要真正做到合理使用H1受体拮抗药,就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5.�
  [2] 梁强,刘恩让,谢倩.地氯雷他定与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药房,2006,17(10):755.�

推荐访问:组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leifengxindetihui/2019/0407/6008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