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粉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加工工艺对余甘子粉活性成分影响的比较研究

【www.zhangdahai.com--学习雷锋心得体会】

  摘要:目的:以野生余甘子的成熟果实为原料,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其活性成分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维生素C、SOD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比较野生余甘子粉不同加工工艺的优劣。结果:保留活性成分最佳的工艺为反渗透浓缩、冷冻干燥。结论:本实验为今后野生余甘子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野生余甘子;加工工艺;没食子酸;维生素C;SOD活性
  中图分类号:R9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3-0063-02[KH*1]
  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俗称“油柑”、“望果”、“滇橄榄”。系热带、亚热带落叶灌木,广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海拔560~1980m的广大山区,特别集中在楚雄、保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区[1]。余甘子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和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余甘子生食酸甜爽脆,因初食味酸涩,食后回味甘甜爽口,故名余甘[2]。余甘子营养丰富,含有12种维生素、16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有机酸、蛋白质以及糖类等,其中维生素C含量甚高[2]。《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性凉,味甘酸涩,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之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咳嗽、乙型肝炎、腹水、便秘、肿瘤、发热、皮肤病、高血压、胆囊炎及癌症等疾病[3]。全世界约有17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了余甘子,我国约有16个民族使用该药,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临床用于血热血癖、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抗衰老及抗癌等。并于1998年被卫生部列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基于余甘子果实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方面的保健功能,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其为世界范围内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5]。
  本文着重介绍了利用L�4(22)正交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滴定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维生素C、SOD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比较反渗透浓缩、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不同的加工工艺,得到最为合理的加工工艺,为野生余甘子的深加工及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实验材料
  1.1样品新鲜野生余甘子果,产地为云南省临沧市云县。
  1.2仪器浸提罐、离心机、真空浓缩机组、反渗透浓缩机组;岛津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n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1.3试药对照品:没食子酸(购自云南省药品检验所)纯度98%以上;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和结果
  2.1没食子酸的测定方法
  2.1.1色谱条件进样量为10μL;色谱柱:Warters;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体积比(5∶9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3nm;柱温:25℃;理论板数不低于2000。
  2.1.2测定方法的建立
  2.1.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没食子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
  2.1.2.2线性关系考察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2、4、6、8、10μL按2.1.1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以对照品的质量x(μg)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没食子酸的回归方程:Y=2.8565x+5.1300,r=0.9997,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53.6~26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1.2.3精密度实验分别取对照品溶液,精密进样10μL,连续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结果没食子酸的RSD=0.01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2.4重现性实验配制反渗透浓缩、冷冻干燥的余甘子粉溶液,进行重现性实验,分别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RSD=0.024%,表明重现性良好。
  2.1.2.5样品测定取野生余甘子粉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液与样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按外标以峰面积计算含量。对照品及样品的色谱图见图1。
  2.2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取野生余甘子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干燥滤纸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维生素C。
  2.3SOD活性的测定方法A液:pH8.20�0.1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内含1mol/LEDTA.2Na)。B液:4.5mol/L邻苯三酚盐酸溶液。
  试样的制备:称取约0.5g样品置于玻璃乳钵中,加入9.0mL蒸馏水研磨5min,移入10mL离心管。用少量蒸馏水冲洗乳钵,洗涤并入离心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经4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测定。
  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测定:在25℃左右,于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A液2.35mL,蒸馏水2.00mL,B液0.15mL。加入B液立即混合倾入比色皿,分别测定在325nm波长条件下初始时和1min后吸光值,二者之差即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ΔA�325(min-1)。
  样品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测定按以上步骤分别加入一定量样液使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约为1/2ΔA�325(min-1),即ΔA′[KG-*3]�325(min-1)。
  SOD活力(U/g)=[SX(](ΔA�325-ΔA′[KG-*3]�325)×4.5×V�1[]ΔA�325×m×50%×V×1000[SX)]
  2.4正交设计选用L�4(22)正交设计方案,以没食子酸、维生素C、SOD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浓缩方法、干燥法2个因素,每个因素2个水平进行实验,正交实验的三个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进行数据分析,以优选出野生余甘子粉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2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即干燥方法是影响余甘子粉中没食子酸、维生素C、SOD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最佳组合为A�1B�1,即采用反渗透浓缩、冷冻干燥。
  3讨论
  以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反渗透浓缩,冷冻干燥加工的野生余甘子粉其没食子酸、维生素C的含量及SOD活性的保持率相对较高,即反渗透浓缩和冷冻干燥是本实验中余甘子粉的最佳生产工艺。
  3.1工艺的优劣及影响反渗透浓缩,冷冻干燥之所以对野生余甘子中的没食子酸、维生素C的含量及SOD活性起着较好的截留作用,主要因为反渗透浓缩与常规的真空浓缩相比,温度条件较低,因此,反渗透浓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余甘子果汁在低温下浓缩,不发生相变;果汁中营养成分的保持率较高,风味物质的截留率较高。
  冷冻干燥与常规的喷雾干燥相比,冷冻干燥在低温下进行,因此对于许多热敏性物质特别适用,不会发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在冻干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无法进行,因此能保持原来的性状。在低温下干燥时,物质中的易挥发性成分和受热变性的营养成分损失很小。由于在冻结的状态下进行干燥,因此制品的体积、形状几乎不变,保持了原来的结构,不会发生浓缩现象。干燥后的物质疏松多孔,呈海绵状,加水后溶解迅速而完全,几乎立即恢复原来的性状。在真空下进行干燥,物料处于高度缺氧状态下,容易氧化的物质得到了保护。干燥能排除95~99%以上的水份,使干燥后产品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余甘子具有医疗、保健、食用、防癌等功效,其中的维生素C为热敏性营养成分、加工过程中的烘烤、蒸煮等高温操作极易造成维生素C氧化损失。SOD本身也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被破坏而失去生物活力,保持率降低。据资料介绍,余甘子经60~100℃处理后,其中的维生素C保存率为73.3%~90.4%。25℃下SOD的活性为25829U/g,加热到100℃其活性为25241U/g[1],这表明余甘子经高温处理后,其中的维生素C、SOD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余甘子若加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以上成分破坏,大量损失,使其失去固有的功效。所以恰当选择余甘子粉的加工工艺非常关键,以最大限度保留其活性成分为首选,本实验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即反渗透浓缩、冷冻干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维生素C、SOD活性这种热敏性的物质起到很好的截留作用。余甘子有效成分活性的高低和其相应的功效有密切的关联,低温有利于余甘子活性的保存,因而也有利于余甘子功效的发挥,反渗透浓缩和冷冻干燥为余甘子的深加工提供较好的思路,同时也为这一野生资源的利用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建白.野生余甘子中V�c稳定性与SOD类似物质[J].云南热作科技,1999,22(3):23~24.
  [2]吴雪辉.余甘子的功能特性及开发前景[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4):75~76.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4.
  [5]周涛.邱德文.民族药余甘子本草药学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3~5.
  (收稿日期:2011-01-04)

推荐访问:活性 加工工艺 成分 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leifengxindetihui/2019/0424/9296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