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静养生:道家清静养生

【www.zhangdahai.com--感恩演讲稿】

  养生即保养生命,在大谈“生命在于运动”的当今,人们对于养生的动静观,谈论更多的是动与健康,而静的一面大有被忽略之势,就传统养生法则来说,静的比重似乎还占着主导地位。   
  1清静养生的理论根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形态的变革,在学术思想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养生学的进一步发展,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推崇以“清静养神”来达到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目的。道家认为“思想清静”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提倡“返璞归真,法道自然,清静无为”的养生方法。老子认为,人的思想应当安闲清静,就像初生的婴儿那样,没有过多的欲望和追求;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主张要减少私心杂念,抑制名利和财富追求的欲望。这些观点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其合理的部分,被历代养生家所推崇,成为传统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道家这种“贵柔守静”、“寂寞无为”的养生理念,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养生学说影响深远。《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突出养生保养真气的重要,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把精神情志的调摄作为养生第一要义。同时,《内经》把保障阳气“清静”,作为养生防病的主要原则,认为精神情志“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这样就能避免外邪侵袭,而祛病延年。由于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又能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故而不良的情志,是引起气血运行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形成内伤病变的重要因素,所以保持精神情志的清静恬,避免情志过激,使心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便成为养生防病的根本。
  
  2清静养生的积极意义
  
  2.1在精神情志方面“心藏神”、“为一身之主”(《内经》),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所以,“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灵枢・本脏篇》),可见保持平静和谐心态的重要。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过于动怒、过于惊喜或过于悲伤,都可致七情内伤而致病,故“心动则神疲,情静则形逸”(《内经》),这种观点在《淮南子・原道训》中也有反映:“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可见保持心神清静对强身壮体之必要。在物质社会中,勤劳节俭,安分知足,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至于那些贪恋金钱美色,而致利欲熏心的妄动,贪图享乐纵情恣欲的躁动,生活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悲伤,那种大喜大悲的激动,甚至为苦苦追求个人的名利,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这些精神情志的扰动,既劳心神,又损身体,这时保持心境的清静就是一味很好的调和剂,起到以“静”制“动”的效果。应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做到“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三国・嵇康《养生论》),而达到“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养生四要》)的境界。
  2.2在形神的协调方面《内经》主张,养生应“形与神俱”、“神守不分”。就生命体而言,形与神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不可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离则为死,偕则同生;形壮则神旺,神旺则形壮。正所谓“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成”(《养生论》)。所以,要“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做到“形神相亲,表里俱济”(《养生论》)。而静与动协同养生,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运动以养形,清静以养神,形神互养,才能使形体壮实、神元充足,才有完全健康的体魄。
  2.3在阴阳的平衡协调方面清静是相对于动而存在的,静与动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养生赋予静与动极具深刻的内涵,而静属阴,动属阳,静能守阴,动能生阳;养生贵在“慎调阴阳”,而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养生法则上,保持静与动的平衡,也就能保持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就“形神合一”的养生观来说,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于动而耗散,难于清静内守,务须养之以静;形属阴,易静而难动,故养形以运动为贵。虽然“养静为摄生首务。……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为死灰,方为养生之道”(《老老恒言》),要把清静无为的“养静”,变为有为而静。同样“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养形,亦应适度,以不损不伤为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动静平衡、阴阳协调、形神兼具,才是科学的养生健体之道。
  
  3清静养神的方法
  
  3.1少私寡欲以养德安神清静养生的核心就是要安定情志、保养心神,这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做到少私寡欲,淡泊名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循规蹈矩、效法自然少动多静的法则,不贪多、不躁动、不妄为,用理智和养生之道来驾驭生命。正如老子《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中所说,懂得养生的人,要先去除六种损害仁德的品性,然后才可以保持健康、益寿延年,也就是:一是要淡泊名利,二要禁犯声色之乐,三是对物质钱财不可贪恋,四是对膏粱厚味要尽量少贪嗜,五是根除巧言奸诈、阿谀奉承和狂妄自大的品性,六是要除去一切嫉妒记恨他人的心思。若以上这些都做到了,心神自然就会清静,这样就可以防病治病而健康长寿。
  3.2慎养情志以舒心宁神一个人的精神情志的好坏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若情绪经常忧愁、悲痛、愤怒等,就谈不上养生之正道。所以,清静养生,协调情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情志乐观,乐观可以安定神气、“乐而忘忧”,还可滋润神气,使营卫和调、情志畅达,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而祛病延年;二是要和喜怒,过喜、频喜或喜怒无常,都可致情志太过而扰动心神,使神气耗散而不藏,躁动而不静,故主张“少喜少怒”(《养性延命录》);三是去忧悲,悲忧之人,易躁动伤神,尤以老年人,更易因忧悲伤心,故应保持快乐的心情,以保养神气;四是要节制思虑,少思虑则心神平和,多思虑则心神耗散,故养生家主张“少思虑以养其神”。当然,心神是要思考的,这里所指的是不要过分的思虑,也不要非分的思虑。此外,由于好恶发于神,言笑出于心,故要调节言笑频度,也可使心神清静。
  清静养生,是以使心理保持清静平稳来达到养生目的的,所以,只要消除了一切有害于养生的心理杂念、使心神保持洁净,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延年益寿。现代科学证明,清静养生,颐养心神属于自我调节,能保护大脑少受或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养生方法。
  (收稿日期:2009-04-03)

推荐访问:浅谈 清静 养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ganenyanjianggao/2019/0324/330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