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儿童中耳炎原因

【www.zhangdahai.com--国旗下演讲稿】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被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微波鼓膜造孔术,吸出鼓室内积液,观察耳闷、耳鸣症状,鼓膜像、语频区听力恢复情况。60例均为单耳。结果:60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4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3%,病史小于半年者,治愈率明显高于病史大于半年者。结论:微波鼓膜造孔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并发症且有效安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微波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42-01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临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异。我科自2006年3月~2008年11月,应用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完整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9~60岁,平均16.3岁。其中初诊病人42例,经鼓膜穿刺后复发病人18例,病程1周~5年,平均2.7个月。治疗前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50例,混合性聋10例,纯音测听言语频率(0.5kHz、1.2kHz),气导平均听阈37.7dB,气骨导间距差20~40dB,平均29.1dB。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蹬骨肌反射未引出。本组病人均表现为耳闷,听力减退,部分有耳鸣及振水音,鼓膜检查多呈橙红色,少部分混浊。所有病人均排除急性中耳炎、老年性聋、鼻咽、鼻腔占位病变。
  1.2治疗方法:采用天津GW-92C-E耳鼻喉综合治疗仪。病人取仰卧位,碘酒、酒精外耳道消毒,用浸有鼓膜麻醉剂的棉片贴敷于鼓膜表面麻醉5min。微波输出功率调至加20w,与鼓膜紧张部前下或后下方接触鼓膜、启动微波约1秒,形成直径1~3mm大小的孔眼,即可见淡黄色鼓室积液渗出。用吸引头吸尽鼓室内液体。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1%呋麻液滴鼻,口服抗生素、激素2周,2周后复查。随访6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耳鸣、耳闷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膜颜色恢复正常,活动度好。纯音听阈测听平均气导听阈≤15dB,随访6个月无复发;②好转:症状明显减轻,鼓膜颜色接近正常,活动度改善,纯音听阈测听平均气导听阈提高>15dB;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听力检查无任何改善。
  
  2结果
  
  60例病人,术后6个月复诊,痊愈40例(66.3%),纯音测听术后平均气导听阈12.3dB,比治疗前听力提高25.4dB。好转8例,听力提高17.3dB,两组总有效率95.2%。无效2例。其中造孔直径大的比造孔直径小的有效率高。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目前众多学者认为,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并且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基本原因。咽鼓管不通畅,导致中耳负压,渗出液存留中耳形成鼓室积液,临床治疗以排除鼓室积液为主。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已有采用CO�2、YAG激光治疗的报道[2,3]。本文通过随访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95.2%。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鼓膜造孔径较一般置管内径大,穿孔修复愈合慢,便于引流。微波具有热效应,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减少渗液。造孔后解除了中耳阻力,降低了内压,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另外造孔的大小及愈合时间的长短是影响疗效的关键问题。孔径太小使鼓室内通气引流受影响,太大虽鼓室通气引流较好,但易遗留鼓膜穿孔,影响听力。我们的经验认为以2.5mm大小较好。微波鼓膜造孔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便、快捷安全、病人痛苦小,重复性好。在操作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未发现鼓膜并发症出现,但对久治不愈及鼓膜粘连较重的病例无效。

推荐访问:中耳炎 疗效 微波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guoqixiayanjianggao/2019/0309/439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