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9例患者输血前不完全抗体检测分析】世界第一例输血实验

【www.zhangdahai.com--就职竞职演讲稿】

  随着现代血型及输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安全认识的不断提高,在输血前预知患者体内不完全抗体存在情况对进一步确保安全输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完全抗体是目前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干扰血型鉴定、产生疑难配型等输血前常见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多次反复大量输血及有妊娠史患者体内很容易产生免疫性抗体,再次输血时可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血红蛋白下降、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严重者甚至死亡[1,2]。而常规开展输血前不完全抗体筛选及鉴定检测能有效地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我院于2009年常规开展此项目的检测,现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进行不完全抗体筛选及鉴定检测的住院及门诊输血患者635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其中已鉴定确认的26例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东北地区住院患者血液中不完全抗体的存在及特异性情况,为此类患者如何进行输血前检查、如何完善配血方法及怎样寻找配合血液等诸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并据此做出相应对策,以及时有效地避免同种免疫或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此项研究在国内极少见报道,东北地区我院为首家进行此项研究的单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研究对象 试剂:血库专用筛选细胞、谱细胞、多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人源性抗体、抗人球蛋白试剂、抗�C3试剂、酶试剂、聚乙二醇(PEG)等均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聚凝胺试剂由台湾BASO公司提供。资料: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进行不完全抗体筛选及鉴定试验检测的我院住院及门诊输血患者6359例。�
  1.2 方法�
  1.2.1 不完全抗体筛选试验 用已知抗原特异性的特定高频组筛选细胞同时在盐水、抗人球蛋白、聚凝胺等多种介质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
  1.2.2 不完全抗体鉴定试验�
  1.2.3 中检测呈阳性结果,继续用已知的带有人类高频组血型抗原的一组或几组谱细胞分别在多种介质中进一步检测,根据最后的反应结果对照谱细胞格局以鉴定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必要时进一步做抗体效价测定。�
  1.2.4 红细胞抗原鉴定试验 用已知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是否存在有相应抗原,以帮助鉴别不完全抗体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3]。 �
  2 结果�
  见表1。�
  表1
  
  6359例标本中男性、女性不完全抗体�
  检测情况比较(例,%)
  �
  项目检测�例数阳性�例数(%)
  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IgM型(%)IgG型(%)男35386(0.16)2(0.05)4(0.11)
  女282120(0.71)5(0.18)15(0.53)
  合计635926(0.41)7(0.11)19(0.29)
  表2
  
  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患者不完全抗体�
  检测情况对比(例,%)
  �
  检测例数阳性例数(%)
  有输血史234719(0.81)
  无输血史40127(0.17)
  合筛组6359180.28
  未做抗筛组65422453.7注:表4中输血反应症状为寒颤、发热、紫绀、皮疹、耳鸣、胸闷等,停止输血后反应即消失,以上输血反应不能排除由过敏等引起�
  6359例患者中共检出不完全抗体26例,阳性率为0.41%,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1~72岁,血液病12例,HDN 2例,孕产妇6例,外科手术患者6例。因已预知患者体内不完全抗体的存在情况,所以对于阳性患者均输入无相应抗原的血液及血液成分。26例患者输血后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且血红蛋白较输血前均有明显上升,临床输血疗效明显。�
  3 讨论�
  3.1 不完全抗体检查也称红细胞检查。所谓不完全抗体是指不符合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也就是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0.3%~2.0%[4],主要由输血或妊娠等外界免疫刺激产生,多为IgG性质抗体。不完全抗体在东北地区入院患者人群的检出率为0.41%,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任何一种不完全抗体的存在对于输血患者都有着致命的危险。(见表1、2)对于体内已产生不完全抗体的患者,再次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血液时,会迅速发生免疫性回忆反应,IgG性质抗体在短期内迅速、大量增加,抗体效价将在1~2周内达到高峰,在输血后几天内,即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临床不明原因的输血无效或溶血性输血反应,不仅无任何输血疗效,反而会因此种反应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不完全抗体的存在在性别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女性大多要经历妊娠、生育等生理过程的免疫刺激,其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要远远大于男性。(见表1)。�
  由表2可见,有输血史组患者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远远大于无输血史组,可见反复多次输血是产生不完全抗体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每输1单位血液使受血者致敏的风险为1%~1.6%,多次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几率为15%~20%[6];无输血史组的7例阳性患者皆为女性,经走访调查均有生育史或流产史。�
  由表3可见,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主要集中在Rh系统内,约占61.6%,如抗�D、抗�E、抗�c,反映其具有较强的免疫性,此结果与国外报道基本相似[7]Rh血型系统抗�D抗体在体内可持续数年,是威胁着人类输血安全的主要抗体。�
  由表4看出,进行不完全抗体筛选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远远低于未做抗筛组患者,通过输血前不完全抗体筛选能及时发现交叉配血过程中不易发现的潜在的抗原抗体反应,有效地避免含有弱抗体的受血者输入含有相应的抗原的红细胞而受到免疫刺激。当发现不完全抗体阳性时,给予输注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有助于确保输注红细胞的存活[8],提高血型配合型输血程度,既达到了安全输血的目的[5],又可大大提高血源的利用率。 �
  常规开展不完全抗体筛选与鉴定的检测对于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通过孕妇产前的不完全抗体检测,预知母体内IgG性质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由血型免疫系统引起HDN的发生率。�
  通过本项目研究证明,因不完全抗体存在的广泛性以及对安全输血造成的危险性,常规开展输血前不完全抗体的筛选和特异性鉴定是非常必要的。在当前医疗安全要求逐日提高的今天,具有极为深远而重大的临床意义。该课题的进行填补了我省输血领域科研资料的空白,并且具有客观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同时标志着我市输血专业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张钦辉.临床输血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4�85.�
  [2] 向东,丁苏鄂,金丽,等.上海地区部分献血者中抗�D发生频率及对输血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1999:35�36.�
  [3] 刘达庄.免疫血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3�214.�
  [4] 李志强.现代血液病输血疗法.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02�403.�
  [5] 张钦辉,高峰,朱永明,等.临床输血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0�182.�
  [6] 赵绥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输血杂志,2000,13(2):133.�
  [7] Nancy MH,Richard LS,Ramela LO,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ll oimmunization post�transfusion.Br J Haematol,1995,91(4):1000�1005.�
  [8] Martin R,Fliona R,Marcela C.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of red cell allo�immunization following tranlfusion.Vox Sang.1996,71(4):216.�

推荐访问:输血 抗体 不完全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jiuzhijingzhiyanjianggao/2019/0413/7211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