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_血小板低是病毒 细菌

【www.zhangdahai.com--校园安全演讲稿】

  【摘要】 目的 调查目前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概率及探讨24 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有效性。方法 用BacT/ ALERT 3D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 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 1837份单采血小板中,初筛为阳性的4袋(0.22%),复筛确认阳性的1袋(0.054%),经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 结论 目前的单采血小板模式是安全的, 24 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细菌筛检
  
  Apheresis platelet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HEN Yong-chao,CHEN Chao-qun,WU Gong-xiao,et al.ZhuhaiCity,Guangdong Province, Blood Center,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apheresis platelet bacterialcontamin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probability of a 24-hour lock-platelet bacteria screening metho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teletbacterial contamination. Methods The BacT / ALERT 3D instrument for theconservation of bacterial culture after 24 hours (22 ℃ oscillation is kept) apheresisplatelets for bacteriological screening, positive samples for bacteria identification.Results 1837 were apheresis platelets, screening positive for the four bags (0.22%),re-screening to confirm a positive bag (0.054%), was identified as Propionibacteriumacnes. Conclusion The current model of apheresis platelets is safe,24-hour lock-platelet bacteria screening metho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platelets there is a certain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Key words】 Apheresis platelets; Bacteria contamination; Bacterial screening
  
  作者单位:519000广东省珠海市中心血站(陈永超 巫贡晓 刁文卿);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陈超群)
  
  2005年1月到2009年8月笔者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共对1837袋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污染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其检测原理 BacT/ ALERT 3D微生物检测系统(生物梅里埃公司)。采用比色计传感器和反射光监测培养基中的C02的产生和存在状况,如果试验样本中存在有微生物,生物体在培养基中代谢酶解物,产生C02,放置在培养瓶底部的透气传感器的颜色从蓝绿色变成黄色。
  1.2 BacT/ ALERT 3D需氧(BPA)培养瓶及厌氧(BPN)培养瓶的构成 BacT/ ALERT 3D需氧(BPA)培养瓶(40 ml/瓶)的培养基构成为酪蛋白(1.7%w/v)、胰消化豆汤(0.3%,w/v)、聚茴香脑磺酸钠(0.035%,w/v)、维他命B6-HCL(0.001,w/v)和其他混合氨基酸及提纯水中的碳氢化合物底物,在真空状态下注入含有C02的氧气。BacT/ ALERT 3D厌氧(BPN)培养瓶(40 ml/瓶)的培养基构成为酪蛋白(1.36%w/v)、胰消化豆汤(0.24%w/v),聚茴香脑磺酸钠(0.375%w/v)、甲茶醌(0.00005%w/v)、血晶素(0.00005%w/v)、酵母菌抗取液(0.376%w/v)、维他命B6-HCL(0.0008%w/v)、磷酸烯醇丙酮酸(钠盐,0.08%w/v)、还原剂和其他溶于纯净水中的含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在真空状态下注入含有CO�2的氮气。
  1.3 标本来源与采集
  机采血小板来自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在珠海市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采用MCS+900和TRIMA ACCEL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细胞分离机根据献血者的性别、身高、体质量、Hct和Plt自动计算出其血容量,目标循环数、目标时间以及需要处理的容量。机器单采血小板的目标血小板产量为2.5×10�9/袋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采集,机采血小板采集完毕经计数及检验合格后,置22℃热电血小板培养箱振荡保存24 h以上,然后通过血小板袋上连接的样本袋或通过COMPODOCK无菌接管仪接袋取样。
  1.4 样本接种 在净化工作间的超净工作台内。用2%碘酊及75%酒精对培养瓶、样本袋进行消毒,用无菌注射器从样本袋中取样,然后分别接种到一个BPN瓶、一个BPA瓶中。然后按BacT/ ALERT 3D的操作说明书把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仪器的孵育槽中培养。
  1.5 结果判断及处理 BacT /ALERT 3D通过软件判读阳性瓶和阴性瓶.培养至7 d未出现阳性报告则取出按“无菌生长”报结果。培养期内出现阳性报告则取出培养瓶进行转种及涂片,转种及涂片均为阳性的进行菌种鉴定。
  2 结果
  2.1 血小板的细菌筛检筛检了1837袋单采血小板,其中初筛为阳性的4袋(0.2%),经复筛确认阳性的1袋(0.05%)。
  2.2 阳性报警时间 根据BacT/ ALERT 3D微生物监测系统的自动记录,出现阳性报警的时间为127.9 h。
  2.3 复捡阳性鉴定 BPN瓶复检阳性的细菌经过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
  3 讨论
  目前机采血小板已越来越广泛用于临床的治疗。但机采血小板是在(22±2)℃的连续振荡的条件下进行保存,这个温度是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献血者处于菌血症状态或皮肤消毒不彻底,穿刺针消毒不严格、穿刺时的空气污染、保存方法不适当、人为因素等均可造成血小板的细菌污染。由输注污染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导致的菌血症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并且时常有死亡病例发生[1,2]。
  加强筛选过程中对献血者的问讯,排除处于菌血症状态的献血者,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污染血液的发生。规范采血前的皮肤消毒和采血过程的无菌操作可以显著减少在采血过程中细菌进入血袋的可能性。而为了减少皮肤深层细菌污染的危险,除去采血过程中最初采集的10~20 ml的少量血液已被证明可以显著减少细菌污染血液的危险。但是上述措施只能减少而不是杜绝血液的细菌污染,因此对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成为可以采取的进一步减少血液细菌污染危险的措施。欧洲部分国家的法律已于2001年规定将血液细菌筛检作为血小板常规检测项目。香港红十字会血站也于1997年开展了这项工作。美国从2004年3月规定只有经过细菌筛检的血小板才能保存7 d[3]。
  笔者检测到的阳性率为0.05%,与欧美[4-6]、香港[4]等报道的结果基本相符。目前国内对单采血小板的细菌筛检措施是将细菌筛检的血小板锁定,待24 h后结果为阴性再放行,该措施被证明在控制和预防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笔者所检测到的阳性结果是在24 h后才监测到,虽然笔者在检测结果出现阳性后第一时间对该袋血小板进行追踪,但未能阻止该袋血小板用到临床。从这可看到目前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措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血站还应考虑如果在24 h后7 d内出现确认阳性结果时,如何建立和实施血液收回程序,确定需要收回的血液、收回责任人及其职责,确保能够快速收回已发放的血液。同时加强同临床医生的合作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不断改进细菌污染的检测技术,逐步建立单采血小板安全输血监测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姜升阳,韩颖,许金波.浓缩血小板中细菌污染状况与对策.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02.
  [2] Morel P,Debeir J,Noel L,et al.Incidents transfusionnels par Contamination Bact6rienne(ITCB)des Produits Sanguins(PSL):apports des donn6es nationales de cinq ann6es d’H6 movigilance.Transfus Clin Biol,2000,3(Suppl):286-290.
  [3] Lui H,Yuen K,cheng TS,et al.Reduction of platelet transfusion-associated sepsis by short-term bacter culture.Vox Sang,1999,77:1-5.
  [4] Silva MA,Gregory KR,Carr-greer MA,et al.Summary of the AABB inter organizational task force on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platelets:fall 2004 impact survey.Transfusion,2006,46:636-641.
  [5] Fang CT,Chambers LA,Kennedy J,et al.Detection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apheresis platelet products:American Red Cross experience,2004.Transfusion,2005,45:1845-1852.
  [6] Pere P,Salmi LR,Follea G,et al.Determinants of transfusion associate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results of the French BACTHEM case-Control study.Transfusion,2001,41:862-872.
  

推荐访问:采血 细菌 污染 调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iaoyuananquanyanjianggao/2019/0409/6478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