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肿瘤患者类白细胞现象

【www.zhangdahai.com--学生演讲稿】

  【摘要】随着输血技术日臻完善及多学科技术领域的融入,使其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由多学科交叉构成的新兴医学――输血医学。近些年输血引起的受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尤其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预后影响倍受医学界关注。本文主要阐明了去白细胞输血定义,深刻剖析了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白细胞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等等,对于临床上去白细胞输血和对肿瘤患者的免疫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输血;去白细胞;肿瘤患者;免疫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61-2
  
  自从Landsteiner发现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开始,输血逐渐成为了临床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近二十年来,随着输血技术日臻完善及多学科技术领域的融入,使其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由多学科交叉构成的新兴医学――输血医学[1]。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引起的一些并发症,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和公认[2,3]。输血引起的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副作用,都可能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伤害。特别是近些年输血引起的受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尤其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其预后影响倍受医学界关注。有关研究指出输血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主要与白细胞及其分解产物有关,其中白细胞表面抗原MHC-II及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在诱发HLA同种免疫反应中可能发挥着主要作用。供血中的白细胞在许多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得到重视,并有相当部分研究得出两者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相关的不良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同种免疫、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亲白细胞性病毒传播及潜伏病毒激活、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等。因此,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减除或灭活血液中的白细胞在国内外已成为预防输血副作用的最有效手段[4]。
  1去白细胞输血定义
  即输血前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减少或灭活血液中的白细胞的一种输血技术和方法。主要方法有:离心去白膜法、洗涤法、冰冻去甘油法、过滤法、血细胞分离机机采少白细胞成分、紫外线照射血液或血液成分、丫射线照射血液或血液成分。其中过滤法为迄今最有效、最常用的清除白细胞的方法,其特点是清除率高、残留白细胞少、有效成分回收率高、操作简单、价格适宜,可有效预防FNHTRS HLA同种免疫及亲白细胞病毒的传播。
  2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输血可导致肿瘤患者免疫抑制,进一步加重了肿瘤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率及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术后复发,影响预后,降低5年存活率。研究还表明输血的这种副作用主要与异基因中的白细胞有关。
  白细胞与肿瘤生长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上用荷瘤小鼠及荷瘤兔,分别为其输注异基因全血、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观察不同种类的血制品对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结节的影响。结果发现,输注异基因全血的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数较输注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的荷瘤小鼠肺结节数明显增加;接受同基因全血与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输注的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数无明显差异。将异基因全血、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的异基因血分别输注给非荷瘤小鼠/非荷瘤兔,分离其脾细胞,再分别输注给未接受过血制品的荷瘤小鼠/荷瘤兔,比较后者的肺结节数发现,接受异基因全血的非荷瘤小鼠/非荷瘤兔的脾细胞所致的肺结节数明显高于接受同基因全血及少白细胞异基因血的非荷瘤小鼠/非荷瘤兔的脾细胞再输注所致的肺转移结节数。作者认为异基因输血有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且该作用能被动的传递给未接受过血制品的动物,这种作用与异基因血中的白细胞有关。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异基因输血有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白细胞与感染的相关性。笔者通过对多例直肠癌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发现去白细胞成分输注组术后腹腔脓肿、肺炎等感染率均较含白细胞输注组明显降低;去白细胞成分输注减少了输血免疫抑制反应,使术后感染率降低。另外,通过对心外科病人研究发现,去白细胞成分输注使术后感染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一些学者对同种同系和同种异系小鼠的感染模型进行输血与存活率的关系分析后证实,同系小鼠输血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异系小鼠输血后的存活率,井认为输血后由白细胞携带的MHC抗原的提呈再免疫调节和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上起相当大的作用。
  汇集近年6篇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肿瘤外科围手术期输注异体血液后细菌感染明显增加,与输注血制品的种类及输血量有关。输注少白细胞的压积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感染率明显低于输注全血。输注自体压积红细胞感染率低于输注异体洗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输注自体全血与洗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而输注少白细胞贮存洗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感染率明显低于输注全血;但输注新鲜少白细胞的压积红细胞3-4单位以上,则术后感染率与输注全血无差别。笔者认为感染率增加的原因与异体血液中白细胞成分及其分解产物引起受者免疫抑制有关。
  3白细胞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证实,通过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地防止主要寄生于受感染白细胞中的亲白细胞病毒。一些科学家将潜伏感染HIV的淋巴细胞((LC)与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一起混合培养时,没有病毒活化的表现,而与白细胞一起孵育时,发现培养液上清液中HIV抗原浓度升高,几天后有HIV释放,而且释放量与白细胞剂量有关,释放出的HIV又感染先前未感染的培养细胞。
  以上研究表明,输注异基因全血可使受者免疫功能发生抑制,从而导致受者输血后感染率较未输血和输注去白细胞异基因血及输注同基因全血者高,术后恶性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较未输血和输注去白细胞异基因血及输注同基因全血者高,且这些副作用主要与异基因全血中的白细胞密切相关。
  4围手术期输血与肿瘤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围手术期输血与肿瘤的关系均进行了研究,围术期输血促进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复发的报道首先见于结肠癌,随后相继报道发生在肺癌、乳腺癌及肾癌等恶性肿瘤。一些学者认为围手术期输血可抑制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患者预后不良,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亚群来检测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学者提出是否可将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作为肝癌术后随访指标,用于监测肝癌复发IAP己用于头颈部肿瘤、胃癌、肾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等的辅助诊断、监测肿瘤的复发和预后,肿瘤治疗效果的判断指标。而用于监测肝癌的复发和预后未见报道。细胞因子SIL-2R在恶性肿瘤中有异常增高现象,常用于反映恶性肿瘤治疗前后的免疫状况,很少单独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总之,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IAP,T淋巴细胞亚群、sIL-2R及IL-6,了解围手术期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手术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总之,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优缺点倍受医学界关注。输血引起副作用与供血中的异型白细胞相关性,已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有针对性的成分输血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等措施来减少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输血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还会对机体产生某些有利影响,如输血后异体移植排斥率降低,习惯性流产减少、克罗恩病及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降低等。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Popovsky MA.Atu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1990s.Where is it heading?Am J Clin Pathol,1992,97(3):297-300.
  [2] Rutherford RB.Uascular Surgery 3rd Edition Pennsylvania[M].W B Saunders Company,1989:375-382.
  [3] 谭复明,骆抗先,土专明,等.输血后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42-43.
  [4] 李艳萍,土旭东,李环,钟亮.异体或自体输血对骸关节置换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1):698-699.

推荐访问:白细胞 输血 浅谈 肿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ueshengyanjianggao/2019/0401/491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