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子宫内膜异症临床分析_子宫内膜异位症

【www.zhangdahai.com--常用文书】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9-0041-02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由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子宫内膜所引起的一种病变,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成为一种多发病,是妇科目前常见的疾病之一。育龄妇女发病率为10%~15%。严重地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表现的细胞增生、浸润和复发性,使之成为难治之症。现将我科2000~2008年所收治的82例内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55岁,最小26岁。外在型年龄轻,多在30~37岁,肌腺症及混合型年龄较大,多在37~45岁。82例患者中有手术史者共78例其中以吸宫及宫腔手术者为多,共68例,占88%,输卵管手术4例,占5.7%,剖宫产6例,占8%,手术史中计划生育手术占总数的88.6%;孕育史中,75例,已婚不孕者17例,占23%(原发不孕8例,占�66.7%�)。混合型的不孕率最高,占11.7%,外在型的不孕率最低,占45.4%。未婚5例,占5.3%,肌腺症2例均怀孕。
  1.2 症状及体征 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特点与病变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症状个体差异也很大,病变在进展过程中,个别患者常无症状,痛经(原发痛经占27.7%,继发的占72.2%)进行性的加重,月经异常(量多的占61.0%,紊乱的占22.4%,经期延长的占16.6%),性交痛、不孕、急性腹痛、发热(多为低热)、肠道及泌尿道症状。体征特点:最典型的阴道、宫颈有紫蓝色的小点,后穹窿有紫蓝色的硬结节,盆底及阴道有触痛性的硬结节,多粘于子宫的后方,宫体活动受限,占50.0%;附件包块,占46.2%;骶韧带增粗,占43.7%。
  1.3 特殊检查 ①直接活检:局部病检,多点取材;②腹腔镜检查。
  2 结果
  2.1 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 剖宫产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较高,占总发生数的64.17%,其余依次为人工流产术(11.17%)、宫外孕(9.80%)。
  2.2 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最早出现在0.5年内,最多见1~2年,分别占�41.11�%和33.13%。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患者中为较常见的良性疾病。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复黏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其结构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有腺体,也有间质。月经中期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可出现增生分泌的改变。形态学上完全良性的内膜组织,却可以像恶性肿瘤一样的播散,种植与转移。患病率目前有逐渐上升的均势。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详,内异症期越晚,病变越活跃,术后复发危险越大。在内膜基质中可见铁沉积则异位病灶的基质中沉积较少,邻近病灶的腹膜中沉积最多[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成正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本病的关键所在。
  子宫内膜种植各种途径均已得到证实[4],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种植类型,手术操作中将具有种植功能的子宫内膜种植到切口所致,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可发生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同的增殖期、分泌期、剥脱性出血等变化,从而导致局部肿块的形成, 并伴随月经来潮出现增大、疼痛、甚至破溃出血等体征。国外文献报道本病发生率为0.03%~�0.045%�,可继发于剖宫产、肌瘤剔除、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等术后。其中继发于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典型特征是:①均为有剖宫产手术史的育龄妇女;②腹壁切口处可扪及结节或包块;③肿物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或触痛。
  本组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因为术中常规宫腔清理,使蜕膜及再生子宫内膜的基底层有机会游离至手术的创面及腹腔。人工流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缘于人流术过程中的操作宫腔内吸管局部压力较低以外,其他均处于正压,腹腔为负压,当两者形成较大压力的一瞬间,就会造成宫腔内血液经输卵管逆流;手术中使用宫缩剂, 宫缩过程是促进宫腔血液逆流的又一主要原因。
  减少医源性腹壁切口内膜种植几率体会:术中加强责任心,注意切口保护,特别是在缝合腹壁切口前应先冲洗切口。剖宫产术中应注意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在缝合子宫切口时,勿使缝线穿过子宫内膜层。提倡剖宫产术后哺乳以推迟月经,对腹腔切口瘢痕内异症的发生和预防可能有益。妇科手术尽量避免接近经期施行,必须进行时,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挤压宫体,否则有可能将内膜挤入输卵管、腹腔[5]。
  参 考 文 献
  [1] 洪梅高庆军陶艳铃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8,6(29):965-966.
  [2]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5):478.
  [3] 朗景和.第七届国际子宫内异症会议纪要[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1,28(1):400-431.
  [4] 孙锡兰.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5(2):143.
  [5] 刘惠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777-778.

推荐访问:宫内 临床 例子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hangyongwenshu/2019/0311/853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