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学生数学的观察力|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www.zhangdahai.com--常用文书】

  [摘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培养中学生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字]初中数学;观察力;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
  首先,要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所以我们知道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不对观察力进行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有完整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其次,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科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所以观察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知道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学习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其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对于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之过程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来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以下措施:
  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有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的美是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内在美、奇异美,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并观察到它对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X2=-(K+2)①,X1X2=-1②,X13-11X1=X2③,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1、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3、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题目,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里德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时侯把握合理的顺序,让学生养成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一旦发现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 A 如图,在△ABC中,AB=AC, 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 D PF⊥AC于F,CD⊥AB于D,求证CD=PE+PF。 E F B C P 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以求得一题多解。我总结掌握观察法的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个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1、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中,对观察对象叙述一定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 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问题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推荐访问:观察力 浅谈 中学生 培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hangyongwenshu/2019/0317/1897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