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分析:浸润性癌一般能活几年

【www.zhangdahai.com--求职自荐信】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8-2787-02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2007年7月~2008年1月,对我院临床确诊并经手术证实的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均为女性,年龄28~78岁,平均53.2岁,单发22例,单乳双发4例,共30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伴小叶癌1例,超声仪使用GE Logiq7和东芝PV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 MHz线阵探头,超声检查中观察病灶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
  
  2 结果
  
  2.1 二维图像:病灶位于右侧10例(12个病灶),位于左侧16例(18个病灶)。病灶直径≤2.0 cm8例(9个病灶),直径2.0~4.0 cm14例(17个病灶),直径≥4.0 cm4例(4个病灶)。形态不规则27个病灶(90%),呈分叶状3个病灶(10%),边界不清晰28个病灶(93.33%),后方伴明显衰减5个病灶(16.67%),伴宽大侧边影2个病灶(6.67%),呈不均匀低回声27个病灶(90%),伴沙砾样钙化3个病灶(10%)。
  2.2 血流特征:肿块内部见血流信号23个病灶占76.67%,其中可见穿支血流信号3个病灶,树枝状血流信号2个病灶。肿块边缘可见血流信号28个病灶占93.33%。
  2.3 淋巴结转移:无淋巴转移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4例,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转移6例。淋巴结形态表现为肿大、内部回声减弱、髓质强回声消失18例占90%,淋巴结可见血流信号9例占45%。
  
  3 讨论
  
  通过对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病理组织学显示因细胞实质与纤维性间质成分的多少、比例使肿块的形态、硬度和边界等的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超声图像多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纤维组织透声性差,所以图像呈低回声,其纤维组织为主时,后方回声明显衰减。(2)因肿块呈浸润性生长,所以超声图像大都不规则,边界不清晰。(3)部分肿块内部可见沙砾样强回声是由于癌组织发生坏死而钙化或由于导管内分泌物滞留而产生钙盐沉积所致[1]。(4)肿块内部及边缘大部分可检出血流信号,部分血流信号丰富。(5)浸润性导管癌因其纤维增生明显,故于乳腺内形成硬结,早期虽然体积不大,但已向周围组织作蟹足状或树根样生长,并常累及淋巴管,导致局部淋巴结转移[2],无论肿块大小均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可以发生于小乳腺癌患者,甚至是原位癌患者。(6)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体积增大、内部回声减弱、髓质强回声消失、血流信号丰富。
  综上所述,随着超声分辨力的提高,超声发现小肿块和提示恶性肿块的可能逐渐增强,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乳腺检查中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不同类型乳腺癌其组织学特征不同,对超声的透声性也不同,浸润性导管癌的纤维成分较多,故透声性差,肿块内部回声明显减低,呈不均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部分肿块血流信号丰富。无论肿块大小,均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大多数转移淋巴结表现为体积增大、内部回声减弱、髓质强回声消失,部分血流信号丰富等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重要声像图特点。彩色多普勒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荣雪余,姜玉新.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9.
  [2] 钟 红.临床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0.
  收稿日期:2008-04-07 修回日期:2008-05-04

推荐访问:多普勒 声像 导管 乳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qiuzhizijianxin/2019/0302/8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