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www.zhangdahai.com--求职自荐信】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TOBS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其诊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TOBS患者中,高血压病史占第1位,其他依次为心脏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血流变学改变也是其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以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异常、共济失调为主,大多数病情呈进展性,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头颅MRI为首选检查。治疗上要全面兼顾,既要重视溶栓治疗,又要全身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病因是脑梗死和脑栓塞,临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
  
  基地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已经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国内临床报道较多。我科至2001年来,共收自15例,现给予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60.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24 h,平均6 h。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例,糖尿病史5例,心房纤颤病史6例,脑卒中史5例。静止状态起病9例,活动状态起病6例。
  1.2 临床表现 卒中样起病,首发症状为眩晕、视力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15例患者均于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3例在发病2 h内昏迷,8例在6 h内昏迷,4例在数天内昏迷。出现中枢性高热5例,去大脑强直8例,眼球固定8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四肢瘫痪、双侧Babinski征阳性13例。辅助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发现单侧或双侧丘脑病变9例,枕叶梗死3例,中脑梗死6例,小脑梗死4例。5例行MRA检查,4例基底动脉顶部2 cm范围内闭塞,1例基底动脉无闭塞而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闭塞。血流变检查结果显示:血液黏稠度重度增高4例,中度增高8例,轻度增高3例,血胆固醇增高6例,三酰甘油增高4例,二者均增高4例。
  1.3 治疗及预后 入院后立即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抗血小板、降纤、中药活血化瘀、脑保护等措施,昏迷患者给予基本生命维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保持营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2例口服降压药致血压过低、病情加重。3例于入院6 h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痊愈2例,均为溶栓患者,好转4例,无变化1例,死亡8例。
  
  2 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五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的“干”字型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缺血,使幕上、幕下的脑组织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同时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异常,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出现大脑脚幻觉[1]。�
  Capian于1980年首次报道TOBS [2],至今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国外报道,TOBS的发病率为7%[3],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4.3%~5%[4]。往往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而后继发意识障碍。本组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多数患者昏迷较快,这是由于中脑、间脑上升性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所致。出现中枢性高热5例,去大脑强直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四肢瘫痪、双侧Babinski征阳性13例。眼球固定6例,瞳孔异常4例。上述表现均提示脑干受损,基地动脉尖的特异性症状如大脑脚幻觉、脑桥幻觉本组没有见到。�
  TOBS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炎、脑动脉瘤、嗜烟酒等[5]。本组高血压史11例(73%),占第1位,糖尿病史5例(33%),心脏病6例(40%),脑卒中史5例(33%)。基本病因为脑梗死和脑栓塞。本组活动状态下发病6例,可能与活动时心脏附壁血栓脱离有关。另9例为静止状态起病,主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脑梗死有关。此外,有人报道,血流变学改变也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6],在血管硬化、狭窄的基础上,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异常,过度降压均可诱发此病。本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本组死亡率高达53%,与文献报道相比[7],比例偏高,可能与病情较重、溶栓比例较低有关。多数病情呈早期进展性,可能与逆行性血栓形成有关。�
  TO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头颅MRI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临床上同时有中脑、小脑及脑桥上部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发现幕上幕下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病灶,可确定诊断。头颅MRI较头颅CT更具有敏感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本病的治疗按照脑梗死治疗规范进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病情重,预后不良,应尽可能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即使昏迷,也可考虑溶栓[8]。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②脑梗死早期高血压的处理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基础血压来定。如收缩压在180~220 mm Hg(1 mm Hg=0.133kPa)或舒张压在110~120 mm Hg,可不必急于降压,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果血压>220/120 mm Hg则应给予缓慢降血压治疗,防止血压降得过低,加重脑缺血。本组两例患者因降压过度导致并且加重,教训深刻;③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尽可能早期给予鼻饲,增进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④重视并发症的治疗。正确处理中枢性高热,防治急性胃黏膜病变,防治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⑤治疗要有信心,持之以恒。不要由于病情重,就轻易放弃治疗。要积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⑥入院时,临床医师要向患者家属讲清病情的严重性、进展性、预后不良性,家属要明白病情、同意治疗并签字,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总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急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医师要根据临床资料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合理治疗,争取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吴江.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
  [2] Caplan LR.“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Neurology,1980,30:72-79.
  [3] Sato M,Tanaka,S,Kohama A.“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clinicoradiological evaluation.Neuroradiology,1987,29:354-359.
  [4] 刘丹,杨巧莲,刘波.基底动脉尖19例临床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1):48.
  [5] Mehler MF.The rost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diagnosis,etiology,prognosis.Neurology,1989,39(1):9-16.
  [6] 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真进展.北京出版社,1994:218-226.
  [7] 刘群,宫淑杰,包雪英,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与MRI.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52.
  [8]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第二版.700问.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77.

推荐访问:综合征 动脉 临床 基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qiuzhizijianxin/2019/0405/571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