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的临床研究|醒脑开窍

【www.zhangdahai.com--自我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6例),B组为体针组(36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 2组治疗后第20天,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醒脑开窍针刺法亦是针灸手法量学标准化的代表,技术水平在国际国内领先。本研究通过观察72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分别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体针法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探讨了两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入选对象分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和体针组,2组各入选36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40~75岁,平均62.8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0 d。伴动脉粥样硬化29例,冠心病16例,高血压31例,糖尿病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方案)和卫生部1993年10月制定《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 ,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中风。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醒脑开窍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石学敏的醒脑开窍法。主穴:人中、内关、三阴交。配穴: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等。主穴施术:先刺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 min;继刺人中,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补法,针感到足趾,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主要配穴采用常规刺法; 如有面瘫取下关、地仓、颊车、合谷,用电针仪,疏密波,一组线接下关、地仓,一组接颊车、合谷,调节输出达患者耐受量,20 min/次。对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用廉泉穴施以“苍龟探穴”之法,取廉泉穴以1.5~2寸毫针向舌底刺,行捻转手法,待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向舌根两旁分别刺入,捻转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向舌根下方直刺,捻转得气。因本法针感强烈,故捻转角度不宜大,频率不宜快,时间不宜长,不留针。每天1次,治疗至发病第20天。�
  1.2.2 B组(体针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按第5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所列的中经络半身不遂治疗方法,主穴: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配穴:阳池、后溪、风市、阴市、悬钟;言语不清加哑门、廉泉、通里,每次取6~8穴采用常规刺法。1次/d,治疗至发病第20天。�
  1.3 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1天治疗前、第20天,各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于普通试管中,及时分离血清,置Eppendrof管,于-20℃冰箱保存。TNF-α、IL-1β及IL-6含量测定采用ELISA 法,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TNF-α含量的变化(见表1) �
  
  2.2 2组治疗前后IL-1β含量的变化(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IL-6含量的变化(见表3)�
  
  从以上观察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报道IL-6可保护培养的海马细胞对抗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损害,是缺血神经元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转基因小鼠IL-6在星形细胞过量表达可引起神经损伤。有证据表明将IL-1直接注人大鼠脑内可引起局部神经元缺失,同时有学者认为,神经元产生的IL-1是来自周围信息刺激的结果,可引起自身的损伤[3]。TNF-α增高一方面可以增加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使血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导致或加重脑缺血缺氧,另一方面,细胞因子可以激活补体,产生补体介导的细胞损伤。总之,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炎性细胞因子对中枢细胞系统的作用依浓度而不同,正常神经细胞表达低浓度的TNF-α、IL-1β和IL-6,有中枢免疫介导、神经修复等生理作用,而缺血状态下高浓度的炎性细胞因子则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
  根据本研究结果:针刺可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体针法相比,可更显著地降低TNF-α、IL-1β和IL-6水平。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对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了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损害,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这可能是提高中风患者疗效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熊杰,陶盟,张果忠,等.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5,9(37):4-5.�
  [2] Yamade M ,Hatanaka H. Interleukin-6 protects culture rat hippicamoral neurons against glutamatic-induced cell death. Brain Res,1999,648(4):173-183.�
  [3] Rothwel1 NL、Hopkis SJ.Cytokines and necrosis system II:a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Trends Neurosci,2001,2223(3):331-339.

推荐访问:细胞因子 缺血性 偏瘫 开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iwopingjia/2019/0405/5685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