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网 [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医校共育”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探讨]

【www.zhangdahai.com--个人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14-04�   【摘 要】目的 了解德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索一条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共育新模式。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CR)量表对德阳市四所学校小四至高二年级共212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学习焦虑问题较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6个分量表调查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较男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以及恐怖倾向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结论 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相关卫生、教育部门的重视。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加强卫生部门的社会职责,建立“医校共育”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型手段和可行之举。�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MHT―CR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and to Explore A Model Which Hospitals and Schools�
  Together Participated inMental Health Service at DeYang �
  LIU Feng-ling�
  DeYang Mental Health Center,DeYang 618000,Sichua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Deyang, and to investigate a new mode whichhospitals and schools together participat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A total of 2120 students from four schools in Deyang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Mental Health Test (MHT-CR). Results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status showed many problems in Deyang, especially in the learning anxiet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untryside and city students in 6 factors. The female students had more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anxiety, self-reproach tendency, irritability tendency and terror tendency than that of male. Conclusion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was not good, to which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Direc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istrict and sex. to enhan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to set up a mode which hospitals and schools together participat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y be a new and feasible pathway to solve the teenagers students'Mental Health problems.�
  【Key Words】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MHT―CR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平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所能保持的安宁状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中小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有资料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0%。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则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重则会助长犯罪[1-3]。�
  为了解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索一条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医校共育新模式,实践卫生惠民为民的工作思路。2007年,市卫生局、市健康教育所牵头,组织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关专家成立了“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医校共育模式研究”课题小组,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德阳市五中、逸夫学校、孝泉中学、孟家小学四所学校小四至高二年级共2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合格问卷2032张,有效回收率为95.85%。�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CR)”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进行调查[4-5]。每项得分低于7分为正常,高于8分判定为需要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进行必要的心理铺导。调查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德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由表1可见德阳市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焦虑方面心理健康问题普遍严重,检出率高达46.8%,居测试项之首。�
  2.2 不同地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各个分量表调查项目上普遍存有差异。农村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以及恐怖倾向方面相对城市学生存在更多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城市学生在冲动倾向上较农村学生问题更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孤独倾向上城市学校的学生较农村学校的学生问题更多,而自责倾向上农村学校的学生较城市学校的学生问题更多,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可见针对不同地域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应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3 不同性别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 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及恐怖倾向情绪存有差异性,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在这些情绪方面产生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具体而言,我们认为目前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3.1 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关注不够,教育方法不当。一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拔苗助长,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二是溺爱子女,使孩子经不起挫折,缺乏责任心、自信心和爱心。三是忙于工作,孩子常处在孤独之中,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心理。四是家庭中父母不和、离婚,让孩子产生焦虑、自闭、活力丧失、失望悲观、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6]。�
  从我们配套制作的家庭调查表结果也显示,虽然大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观念也正在从一味地注重成绩转变为健康、品德并重,但由于自身工作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教育观念还只是停留在的表面上,真正做到与孩子交心谈心,互相沟通的还是少数。�
  3.2 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由于社会、家长、学生及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往往是考试的成绩和升学率,这种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纯、反应速度降低、情绪躁动、忧虑、厌烦等负向反应。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特别是成绩不好又常犯纪律的“问题生”,习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伤害,导致了学生难以对老师产生较深的信任感。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只有22%的学生愿意寻求老师帮助,而大部学生表示不愿意或持怀疑态度[7]。�
  3.3 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目前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与社会提供的道德背景产生巨大的冲突。两者拼杀的恶果,就是青少年出现道德观念模糊,价值取向偏颇,人格扭曲和信任信仰双重危机。如通过电视、音像、黄色书籍等渠道接触到的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产物要影响其心理问题。其次,通过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的不健康因素也容易影响学生心理。第三,同学之间打架,酗酒,厌学等情绪的相互影响。
  
  
  4 “医校共育”模式探讨�
  
  加强卫生部门的社会职责,建立“医校共育”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型手段和可行之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组建“医校共育”试点工作小组 试点工作小组成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如宣传、团市委、文明办、财政、卫生、教育、广电等)业务负责人以及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专家组成。政府主要负责从政策制订、工作经费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工作小组负责模式探索阶段的组织、协调、策划和监管等整体工作,而卫生、教育部门则应当是整个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和具体实施主体。�
  4.2 成立“德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专业队伍。国外一些案例已经给了我们启示,美国1992年成立的儿童心理健康中心(child mental health services,CMHS)有数据表明,参与了相关心理健康辅导计划的未成年人其学业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旷课率极大降低[8]。因此,卫生部门在系统内选拔心理健康专业精英,成立”快乐心理咨询中心”是必行之举,中心负责“医校共育”活动的具体实施。人员可以从各医疗机构具有相应心理健康服务资质的专业人员中选派,同时考虑从其它心理专业机构中聘请(这方面,政府要有意识加强对现有社会心理研究人员的利用和管理)。另一方面,为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套制定出培训全市心理咨询师的具体方案,按照“分层次培训、分类别培训”的原则,选派卫生系统人员参加相应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取得专业资质,尽快建立一批正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
  4.3 确立试点学校 在市区内选择一所学校,作为“医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试点单位。学校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学生的代表性以及硬件设施完善程度。�
  4.4 具体活动�
  4.4.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 “医校共育”模式要顺利实施,除了组织、政策、经费及专业上的保障外,还必须征得服务主体――即学校和学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受中国传统的文化影响,人们很难主动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容易把心理问题误认为就是精神疾病。而中小学生就更为敏感了,一般不愿找心理老师,也不愿进行心理咨询,害怕被同学们笑话。因此,卫生部门要指导”快乐心理咨询中心”协助校方在校园内制作专题宣传栏、宣传大量心理、生理知识,在校园内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内涵,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并有意识地自我调整。�
  4.4.2 建立“快乐心理咨询室”(或他名) 作为”快乐心理咨询中心”的派出机构――“快乐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应独立于老师办公点,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有家的感觉,可以摆放沙发、茶几等部分家具和心理健康读物、玩具等心理辅导辅助工具。人员方面最好一个学校最好固定两名,由服务中心指派。因为据资料反映,当学校中的心理辅导员人数与学生的比例是1比1000时,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违纪问题和学习障碍。开展咨询服务时要坚持保密、接纳、平等、真诚、不伤自尊,不泄隐私等基本原则。�
  4.4.3 提供心理健康教案或读本 目前,国家课程计划中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学科,也没有明确安排课时,更没有相关的教材,要让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化、规范化,首先要保证有适用的教材。所以,“快乐心理咨询中心”应在教育、宣传、文化及心理专业机构的指导下,选用或编写一套适合我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同时,教育部门应合理设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日常课程安排,同其他课程一样一并纳入学生考试内容。�
  4.4.4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定期开设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青少学生“心理”、“生理”专题的咨询讲座,是卫生部门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途径,“快乐心理咨询中心”要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出现的各类心理、生理问题,安排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咨询讲座。如为中考、高考考生举办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
  4.4.5 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和活动 除了正规的教学安排和定期的咨询外,“快乐心理咨询中心”要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配合下,开展心理健康参与式活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重点对不良心理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制定出专项训练和辅导方案,有计划地实施。如,设计有关学校适应、自我困扰、人际关系失调等系列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探究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主动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从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4.4.6 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站 目前我国上网总人数为2.1亿,其中未成年人占总数的19.1%[9],但是适合未成年人教育和阅读的网上信息资源十分短缺。我们认为,建立一个符合青少年学生兴趣取向的心理健康网站,把他们从不良网站中解救出来,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条可选之路。网站建立由”快乐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并提供技术内容的更新,卫生、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负责监管。日常维护交由学生负责,进一步争取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提高网站的校园化和亲切程度,提升知晓率和覆盖面。�
  4.4.7 开展家长联谊活动 以家长优良的品格、行为影响孩子,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10]。”快乐心理咨询中心”每两个月组织家长开展一次联谊活动,也可利用学校的家长会时间,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在活动中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异环境,同时,对存在有明显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家长建立随访制,携手制定学生的心理服务方案,多方面实施干预指导。�
  4.4.8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快乐心理咨询中心”要负责对开展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评价,尊重个性和群体差异,适时调查服务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选择出最有效的干预途径。评价结果要及时与校方和教育部门沟通,形成“校园心理健康”的互动和互助,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5 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广泛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除了传统的加强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工作外,卫生部门作为心理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的主要阵地,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医校共育”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是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型手段。“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切实开展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坚强、自信、健康的心态,从容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接受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2002.�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 席美云. 青海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97-98.�
  [6] 崔明,方文轩.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7(1):28-29.�
  [7] 马佳,孙晓勉,何珊如,等.深圳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干预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3):151.�
  [8]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
  [9] 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5(4):289-290.�
  [10] 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7):1179-1180.

推荐访问:德阳市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10/69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