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因

【www.zhangdahai.com--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及维拉帕米组。普罗帕酮组:70 mg普罗帕酮加20 ml 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 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 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210 mg。维拉帕米组:5 mg维拉帕米加20 ml 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 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 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小于15 mg。结果 普罗帕酮有效率94.5%,平均转复时间4.8±0.8 min,不良反应发生率5.6%;维拉帕米组有效率83.3%,平均转复时间7.3±1.7 min,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罗帕酮有效率比维拉帕米高,不良反应比维拉帕米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 维拉帕米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临床上较常见心血管急诊[1],具有突然发病、突然终止的特点。患者虽然一般无生命危险,持续过长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应治疗以恢复正常心律。近年来,器械治疗及经导管介入治疗研究较多,但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是临床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本研究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240次/min。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按摩颈动脉窦、刺激咽后壁及压迫眼球均无效,采取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普罗帕酮组与维拉帕米组,每组均36人。其中普罗帕酮组男21例,女15例,比例1.4:1,年龄18岁~69岁,平均(37.8±0.9)岁。首次发作者27例,反复发作者9例。本次发作持续时间(4.3±0.7)h,本次发作平均心率(180.1±8.7)次/分。诊断为预激综合征12例,高血压病11例,心肌病7例,冠心病6例。维拉帕米组男24例,女12例,比例2:1,年龄20岁~73岁,平均(40±0.8)岁。首次发作者25例,反复发作者11例。本次发作时间(4.1±0.9)h,本次发作平均心率(179±9.4)次/min。诊断为预激综合征15例,心肌病9例,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5例。排除病窦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合并Ⅱ度以上及II~IV级心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于静脉用药前,做常规心电图,记录血压及心率,建立静脉通路,安装监护仪。治疗期间,持续监测血压及心率,时间间隔为5 min,记录临床表现。普罗帕酮组:70 mg普罗帕酮加20 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 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 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应小于210 mg。维拉帕米组:5 mg维拉帕米加20 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 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15 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应小于15 mg。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做心电图,测量血压及心率,计算转复率及复律时间,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均以给药后30 min内复律且3 h内不复发为有效,未能在30 min内复律或复律后短时间内即复发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为无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

推荐访问:阵发性 普罗 疗效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jishu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10/673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