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避孕节育措施避孕失败原因分析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www.zhangdahai.com--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 找出避孕失败的原因,提高避孕措施的有效率,降低避孕失败率。方法 随机抽取所辖区内采用节育措施避孕失败后采取补救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200例,统一问卷。结果 脱环妊娠占人流引产总数的22.0%;带器妊娠占人流引产总数的33.5%。与使用安全套有关的人流引产占引产总数的41.5%。因结扎失败而妊娠占引产总数的3.00%。结论 建议:一是加强培训,二是注重随访。
  【关键词】 避孕;失败;原因
  
  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育龄妇女已广泛地采用了避孕节育措施。避孕措施的广泛采用,使我国育龄妇女实现了计划生育,而避孕失败则给广大妇女精神和身体带来痛苦。提高落实避孕措施的有效率,是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避孕失败率,以保护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我区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200例采用不同节育措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失败后进行补救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本文对避孕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 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所辖区内采用节育措施避孕失败后采取补救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200例,用统一的问卷,对他们进行了调查,同时核对手术记录和妇检登记本,收到问卷200份,有效表格200份。
  2 调查结果
  我区采用不同节育措施避孕失败的已婚育龄妇女发生人流、引产200人。与放置IUD有关的人流引产111人,占55.5%,其中:脱环妊娠44人,占人流引产总数的22.0%;带器妊娠67人,占人流引产总数的33.5%。与使用安全套有关的人流引产83人,占41.5%,其中:因安全套破裂、滑脱而致妊娠者9人,占引产总数的4.50%;因未坚持使用安全套而致妊娠者74人,占引产总数的37.0%。因结扎失败而妊娠行人流引产者6人,占引产总数的3.00%。
  3 原因分析
  与放置IUD有关的人流、引产比例偏高,占55.5%,带器妊娠率33.5%。其中,8.50%是因子宫脱垂、宫颈口松弛或宫颈有裂伤者放置IUD;3.75%是放环时未将环放到子宫底部,或者放环后取出送环器时,将环带到宫口附近。说明我区计生技术服务人员放置IUD的禁忌证、适应证掌握欠佳,手术操作仍有待进一步规范。脱环的44人中,私自取环为30人,占人流、引产的比例为15.0%,说明我区对育龄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欠细致、扎实,育龄群众仍有较强烈的生育愿望,并对放置IUD认识不到位,过于顾虑放置IUD引起的不良反应。
  使用安全套导致的人流、引产比例也较高,占41.5%。其中,因安全套滑脱、破裂而致妊娠者行人流引产的占4.50%,因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导致妊娠者74人,占37.0%,说明我区药具管理员存在工作缺陷:①对育龄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欠佳,对不能坚持使用避孕套者,应充分咨询,建议采用其他长效避孕措施或改用其他避孕药具,对安全套滑脱、破裂者应及时采取紧急避孕方法;②药具管理员自身药具知识掌握欠佳,不能及时指导育龄群众采取最适宜的避孕方法和补救措施。
  4 讨论
  避孕节育是保护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关键性措施。一个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如果不采用避孕措施,在20多年的育龄期内,有可能妊娠一二十次,不知要经受多少次人流引产之苦。不言而喻,避孕节育是减少和防止非意愿妊娠及人流引产、保护广大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要降低避孕方法失败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对乡、村药管员的培训、指导、督查力度,尤其是乡、村药管员药具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咨询能力与技巧,在向群众提供避孕方法时,耐心讲解各种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使用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的有关科普知识,使其让育龄群众充分知情选择最适宜自己的避孕方法;在使用药具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时,能及时指导群众采取适应的补救措施;从而提高避孕节育有效率;②加强对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规范手术操作,严格掌握放置IUD的禁忌证、适应证,进一步规范IUD放置术的手术操作,避免因技术因素导致带环妊娠和脱环妊娠;选择好手术时机,选用优质活性宫内节育器,以提高避孕节育有效率;③注重节育措施使用后随访,送去计生技术服务的温馨,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广大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利益;同时加强对育龄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充分了解国家人口计生工作的大政方针,改变生育意愿,自觉采取适宜的避孕措施。

推荐访问:避孕 节育 失败 措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xueshe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10/660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