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摄影师:潜水高手,+,海洋专家_青岛水下摄影

【www.zhangdahai.com--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一片暗蓝的光线下,几近寂静无声。一个庞大的身影慢慢出现在前方,你脚下一蹬,身体顺势出去。它几乎和你零距离接触了,灰色的背部下,黄色的斑点格外明显,在庞大的身躯下,一张长满细碎牙齿的巨口缓缓张开……这是孙少武2012年3月的一次潜水之旅,他从广东专程飞到菲律宾,遇到了他想拍的鲸鲨。
  因为潜水摄影,孙少武成了半个海洋专家,现在,孙少武的潜行足迹已经遍及三大洋。在水下,孙少武深深感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难得的平静:“在这里,你不用接电话,不用看邮件,拥有的是最本质的放松。”
  对海洋的理解
  孙少武并不是摄影专业出身,在成为水下摄影师之前,他在陆地上也甚少拍摄。10年前他学会潜水之后,在水下的世界,他看到了之前无法想象的绝美景色。在去五六个海域潜水将近50次之后,孙少武发现单纯的欣赏已经不能让自己满足,他缺少了分享的喜悦。于是,孙少武开始学习潜水摄影。
  “潜水摄影,潜水是基础。”孙少武介绍,人在水下的能动性,取决于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潜水能力。潜水能力分为四个等级:初级潜水员、进阶潜水员、救援潜水员、潜水长――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潜水深度的能力。每一个层次的深入,都会有更加复杂的情况出现。可能因为洋流的因素无法控制前进的方向,可能遇上有毒或者攻击性强的动物而让你陷入危险,甚至因为氮醉而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减压病也会随之而来。
  与潜水摄影所带来的震撼和欢愉相比,孙少武觉得这些风险是值得的。正如孙少武所说:“无论多厉害的户外旅游玩家也不可能在一群犀牛或斑马群里奔跑;潜水的美妙在于,潜水者能与鲨鱼、海龟一起遨游。”
  2011年一年,孙少武出去潜水10次。对于潜水摄影来说,“去哪儿”实际上是一个需要考虑因素颇多的问题。定目的地的时候,要考虑你准备看什么物种,每个海洋的地理状况不一样,孕育的物种也很多样,在交配产卵、抚育后代的时候,你更容易看到成群的它们。
  季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依据,在潜水摄影适合的热带海域,没有明确的四季,一般只会有旱季和雨季。雨季不仅让海底的能见度显著降低,更会影响在沙滩上休闲。潜水摄影也需要相当投入,比如不能乘坐廉价的航班。因为潜水者去的地方大都人烟稀少,没有经过人为破坏,往往需要几段航班连接在一起才能到达――而到达目的地的航班可能一个星期才有一班。廉价航班时间常没保证,如果误机,后果会是连锁反应。另外你还需要一个有经验的潜导。潜导在潜水旅程和水下拍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些在当地生活的人才知道某种生物在哪里出现,跟什么东西共生,什么时候产卵,什么时候觅食。除此之外,潜导还承担了你人身安全的保护职责。尽管孙少武也已经是潜水教练了,但与动辄数千瓶潜水经历的潜导来说,他们对自己熟悉的海域更有发言权。因此,在潜水过程中,孙少武要对潜导的命令像军人一样令行禁止。
  人类是最危险的生物
  在采访中,孙少武重复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安全”。他爱说“君子不立于危墙”,“没有一张照片,值得你去冒险。因为你操作失误导致的危险,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人们往往觉得潜水存在很多危险,但在孙少武的心中,人,才是最容易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动物。
  除了水下摄影师,孙少武还有一个身份是潜水教练。“潜水最大的危险是来自人本身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很多人潜水是为了猎奇,什么都要用手去摸。实际上,很多海洋生物,像海葵、某些种类的小丑鱼都是有毒性的。也有很多生物本身并不具有攻击性,但它们受到惊吓,都会做出一些自卫的反应,潜水的人也就会陷入危险中。”
  人类的危险,不只辩证地体现在自身,更直接地威胁到他们所到过的地方。震撼于海洋之美,让孙少武成了一个坚定的环境保护者。2007年,孙少武和他的好友、著名摄影家谢墨共同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以潜水摄影为主题的网站――蓝域摄影网,给水下摄影者建立了一个专门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潜水摄影,进而就会爱护你看到的东西。“就像谢墨说的,多一个潜水摄影者,就多一个环保者。”如今,对水下摄影者来说,一条流传甚广的行规是:“在水下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气泡。”
  孙少武觉得中国的潜水摄影比国外晚了将近20年,在这个极度看重经验的行业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在等待着他,“拍到70岁!”成了他对自己的承诺。
  氮醉
  在水下压力增加时,快速上升后,相对氮残留在体内的量就越多。当氮含量超过某个量时(每人体质不同),便会产生氮醉的现象。
  有一个“马丁尼法则”可用来描述氮醉的程度:30米时,1杯马丁尼,思考迟钝但能意识到乐趣。40米时,2杯马丁尼,集中力消失。50米时,3杯马丁尼,眩晕紧张加倍。60米时,4杯马丁尼,丧失判断力。70米时,5杯马丁尼,丧失行动力。
  若产生氮醉时,必须要上浮,因此潜水任何时候一定要有潜伴。即使无事,也要在适当的深度做一下停留,有利于氮气的排出,因此每次潜水完毕都要在5 米深度做3 分钟安全停留。
  减压病
  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上升过快时,气泡在身体组织里溢出,在血管内形成气泡所致的血管疾病。

推荐访问:水下 摄影师 潜水 海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yuango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20/2511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