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不合能生孩子吗【中医药治疗孕妇\胎儿ABO血型不合研究概况】

【www.zhangdahai.com--妇联公文】

  关键词:孕妇:胎儿;ABO血型不合;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197.7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95-03   
  母儿ABO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可导致流产、死胎、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心力衰竭或核黄疸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该病起病隐匿,孕妇在妊娠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要依据检验血清抗体才能确诊。因此,早期对该病进行阻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对该病中医学虽无确切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以流产为主要表现者属于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以胎儿水肿为主要表现者属于“胎水”;以新生儿早发性黄疸为主证,则属于“胎黄”、“胎疸”等范畴。且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功效显著。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孕前期预防治疗
  
  母儿ABO血型不合,是由于母亲体内存在的免疫抗A或抗B抗体,其来源可以是由于过去妊娠存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亦可以由于进行预防注射或接触外界物质刺激产生。对既往有流产、死胎、早产、死产及新生儿溶血等不良孕产史的或女方为O型血的夫妇,妊娠前需进行血清抗A或抗B抗体检测,对确诊母儿血型不合的予以中药为主的预防性治疗。于氏等自制子安益母丸,对孕前期患者采用1号(益母草30g,当归15g,川芎9g,桃仁12g,香附12g,茵陈15g,制大黄9g,郁金12g,黄芩12g,菟丝子15g,党参20g,白术12g,炙甘草6g),由本院制剂室制成小水丸,每次服6~12g,每日3次,有效防治溶血病的发生。沈氏等观察茵陈蒿汤加诚分别治疗孕前抗体效价高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6%。高氏等研究出中药基本方(益母草、当归、白芍、香附)配合维生素c、维生素E、腺苷等西药治疗孕前孕妇血清抗体效价高者了,亦有效地阻断了不良孕产事件的发生。
  
  2 孕期截断治疗
  
  以往对母儿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的研究多集中于产后新生儿的治疗,而该病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一个阶段,导致流产、早产、死产的发生,因此研究方向已逐渐转向妊娠期进行截断治疗。微观辨证分析,中医药治疗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1清热利湿法
  中医学认为“由于胎元化生,孕育之始,父母淫欲之火,隐于父精母血,传于胎中,致使胎儿脏器之异常”,“母有湿热,热传胞胎,化为胎毒,闭结在血而生后即发黄疽”。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是由湿热蕴阻胞胎所致,其治法当清热解毒利湿。故现代医家对茵陈、大黄研究甚多,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为主。王氏使用大剂量茵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孕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86例经单味茵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4.9%。陈氏等运用茵陈当归汤(茵陈30g,当归10g)治疗母儿血型不合82例,结果总有效率92.7%;对照组80例以复方茵陈汤(茵陈、制大黄、黄芩、甘草)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组问比较无显著差异。
  
  2.2活血消瘀法
  有学者认为母儿血型不合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红细胞凝集破坏,造成堆积而发生溶血。据其症状相当于中医学“瘀血”范畴,由于瘀血内阻,新血运行不畅,冲任失其荣养,导致胎儿流产、宫内死亡、死产等。因此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瘀血作祟,而采用活血消瘀法亦取得满意的疗效。王氏等自拟活血消瘀汤(当归、丹皮、丹参、茜草、黄芩、青皮、焦栀子、泽兰各10g,益母草、蒲公英各15g,赤芍6g,红花3g,生地、茵陈各12g)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103例,有效率91.3%。亦有学者认为该病病机为湿热熏蒸,瘀血阻滞,运用清热利湿联合活血消瘀法。
  
  2.3标本兼治法
  目前更多学者趋向认为:脾肾虚损,胎元失养,湿热蕴结,以至气滞血瘀,形成本虚实之证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从而治法也转向脾补肾、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标本兼治。陈氏自拟莲黄汤(莲房10g,黄芪15g,制大黄6g,茵20g,杜仲20g,木香6g,白术10g,仙鹤草20g)主方进行辨证加减研究其对母儿ABO血型不合血病抗体效价的影响,结果抗体效价有效下降,总效率为91.4%。于氏等自拟栀凤汤(凤尾草10g,栀子15g,茴陈30g,大黄5g,茯苓20g,泽泻20g,紫苏15g,黄芪30g,党参10g,桑寄生15g,黄芩15g,益母草10g,白术10g)治疗本病,总有效率96.15%。程氏等分期论治,妊娠早期治以健利湿、括血化瘀,予黄芪、白术、白芍、黄芩、当归、芎等;妊娠中期,治以健脾益肾、清热利湿、养血活血,予党参、白术、黄芩、菟丝子、苎麻根、白芍等;娠后期,治以益气、清热、利湿巩固善后,予黄芪、黄芩、茵陈、甘草四味泡茶代饮,经治35例,痊愈率65.7%,总有效率为91.4%。于氏等自制子安母丸,对孕后期患者采用2号(菟丝子30g,枸杞15g,桑寄生15g,续断12g,杜仲12g,党参20,白术12g,白芍20g,黄芪20g,香附12g,黄芩g,益母草15g,当归15g,川芎6g,茵陈15g,制黄6g,炙甘草6g),补肾安胎益气为主,兼活化瘀、清热利湿。经治疗者无一例发生流产、死胎及产。
  
  3 新生LTb救治疗
  
  产后新生胎儿与母体不合,据临床表现属于“胎黄”或“胎疸”范畴。脐血中IgG抗体含量较高者,生后即服用加减茵陈蒿汤加减茵陈蒿汤(茵陈9g,茯苓6g,黄芩、郁金、泽泻、白术各3g),每剂浓煎成60mL,每次5mL,每日3次,连服1周进行治疗。对已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进行辨证用药,常见类型有湿热胎黄、寒湿胎黄、气滞血瘀,分别选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茵陈理中汤温中化湿、血府逐瘀汤祛瘀利湿等进行辨证加减。张氏以加昧茵陈蒿汤(茵陈、山栀子、大黄、藿香、柴胡、女贞子等)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56例,总有效率92.9%。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的钱美伦、姜梅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n味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益母草、当归、川芎、白芍、木香;清热利湿药:茵陈、山栀、大黄、黄芩、黄连、甘草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实验证明,上述药物对免疫IgG抗体有抑制作用,益母草的作用尤为显著,这类药物对免疫性抗体生成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并进一步进行了血凝抑制试验及凝集素吸收抑制试验,初步认为大黄、黄芩、益母草、茵陈、木香、白芍所含A、B血型物质(是一种半抗原、可中和抗体)成分较高,其中大黄不但对ABO新生儿溶血症的免疫性抗体抑制作用显著,而且对Rh新生儿溶血症的抗D抗体有抑制作用引。
  
  4 结语
  
  母儿ABO血型不合发病率高且危害大,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在病机认识上从湿热蕴阻胞胎,气血阻滞,发展到脾肾虚损为本,湿热血瘀为标。治疗上由一味苦寒利湿、滑利活血到顾护脾胃,培固胎元,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体系。目前大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分期施治。经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实:中药治疗不但对免疫性IgG抗体有抑制作用,有效降低抗体效价,延长孕周,而且能改善子宫内环境,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新生儿预后。中药剂型也从传统汤剂逐步研究出方便使用的丸剂、口服液或注射剂等,便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中医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治疗个体化过强,难以形成规范化,药物加减难于重复验证,且疗效多限于简单的临床观察、自我症状的改善,缺乏有效的评判标准和科学的对照,降低可信度。今后在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药合作治疗的同时,不断进行临床与基础的研究,必将会使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推荐访问:胎儿 中医药 不合 孕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angongwen/2019/0315/1560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