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市化进程与青年生存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www.zhangdahai.com--妇联公文】

农村城市化进程与青年生存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
 


内容摘要
在宝山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处在这一过程中的农村青年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了探索城市化进程与青年生存发展的互动关系,特开展此次调研。通过对1000名对象的问卷调查,我们掌握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青年素质及生存现状,把握了其发展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要与城市化进程联动、给予这些青年更多心灵关怀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青年 生存 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步伐,是今后一个时期郊区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上海申博的成功;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
上海大市政、大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
郊区工业化进程的大跨越发展;
中心城市的不断向外扩张;
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
以及“三个集中”战略任务的提出,这些都成为了上海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外部助推器。城市化已经成为了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城市化也将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宝山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变样目标的指引下,近年来宝山的城市化进程经过长期的能量积累和近几年加速推进的启动阶段,已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进入到了全面跨越的新阶段。
为了探索城市化进程与青年生存发展的互动关系,团区委以问卷、访谈的方式,对宝山区境内不同城市化程度的大场、顾村、月浦、高境、杨行、淞南、庙行、罗店、罗泾等9个镇,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1000名青年进行了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05份,回收率达90.5%。通过调查,我们初步掌握了宝山城市化进程中青年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青年素质状况
调查显示,我区农村青年政治素质颇高,被调查人员中中共党员达12%,共青团员达47%。但其总体学历水平却不尽如人意,高中以下学历达88%。
(二)青年生活状况
由于农村城市化建设,农村转化为城市。大量的农村青年转化为了城市青年。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这些“农转非”的青年人必须寻找新的生存方式。从调查反馈上来的数据可知:我区处在由农村向城市过渡过程中的青年,在家待业或者从事临时工作、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员达67%,有固定工作,稳定收入的仅占33%。即便有工作,他们的收入状况也不叫人乐观,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50%,500元以下的占18%,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人仅占总数的11%。虽然,这些刚刚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大部分没有接受较高的教育,又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社会中缺乏竞争力,但由于 “动拆迁”后的部分安置补偿费用及私房出租等来源,大部分青年对自己的当前生活状态表示满意,占51%。另也有27%的青年表达了对其未来的迷茫与现实处境的担忧。农村城市化的改变打破了农民靠地吃饭的传统,变成市民的新农民必须尽快在二、三产业寻找到自己的新落脚点。
由于工作与收入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这部分青年的保障问题日益凸现。当前,仅有4成多的青年人加入了社保,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15%、小城镇社会保险为8%。总体上来说各项社会保险普及率不高,尚有三分之一的人未参加任何保险。加之这批人普遍缺乏劳动技能,在如今竞争市场上,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再加上缺乏相应的保障,一旦掉入贫困行列的他们将对社会稳定造成直接隐患。
(三)城市化与青年的生存发展
在这部分青年眼中,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与自身休戚相关的到底有哪些方面呢?
一是住房。调研显示,有80%的青年的住房明显改善或有所改善,由于政府的大量投入,多数经历过动拆迁的农村青年都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并且有相当数量是独立成套。这为其今后的婚嫁乃至生存解决后顾之忧,这也是虽然大部分农村青年学历不高、技能不精、工资不厚却可以安于现状、乐于现状的主要原因。在此次调查的对象中有半数以上青年都已经历了动拆迁,约60%左右的青年对目前的动拆迁政策及既得结果表示满意。
二是交通。有88%的青年认为现在的交通条件较之从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便捷的交通无异于为他们打开了一条通道,一条不仅通往城市高楼大厦而更是通向城市文明的通道。
三是医疗。有74%的青年认为目前的医疗设施比从前有所改善或完善许多。这是农村青年所深深体会的城市化进程的益处。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但提供了青年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加快了其融入城市的速度。
四是教育。教育的改善是使农村青年尽快融入城市文明的重要一环,有83%的青年认为当前的教育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城市的教育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机会。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有17%的青年渴望有更多贴近实际、可以学以致用的受教育机会。
(四)转型中的基层团组织
目前由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社会变化特别快。因此,对于团工作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团组织活动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现实。90%以上的青年们认为团组织是存在的,但凝聚力不足,举办的活动吸引力也不强。更有10%左右的青年处在没有团组织管理的状态之下。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农村青年相对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就业技能的矛盾,作为青年工作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从青年的需求出发,从发展经济的需要出发,更深层次,更多角度地为青年办实事。
(一)建立城市化与青年同步发展的联动机制
各级团组织要经常性下基层,帮助农村青年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针对当前其存在的学历偏低、技能匮乏的实际问题,各级团组织要统一部署,未雨绸缪,进一步推进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通过开展青年培训、见习、上岗一条龙的服务,增强农村青年的就业率。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鼓励、扶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青年实现自主创业。
据调查显示,在我区失业青年人群中,仅有8.6%的青年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51.3%的失业青年表达了对岗位操作技能培训的需要。团组织既要积极向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宣传现有的培训政策,提供培训信息,引导和组织青年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培训与市场的结合,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在切实提升其劳动素质的同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1世纪是创业的世纪,也是实现城市化与青年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三集中”原则明确指出,要引导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要坚持走以乡镇企业为主干,以农村中小城市城镇为农民居住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的农村城市化道路。要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的转移机制,引导其创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青年人具有年轻、观念新、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敢拼敢闯等优势,具备良好的自主创业的先决条件,各级团委要整合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资源,积极为青年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发展契机,让有资本、有能耐的人有机会、有条件创业,从而为更多的农村青年创造就业机会。针对当前农村青年相对保守、创业意识、自主意识不强的情况,我们应加大青年再就业典型的宣传,用典型的生动事例带动更多的青年转变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创业的舆论氛围。对有创业意向的青年,我们应进行分类指导,积极为创业青年出点子、寻找合作伙伴,还可通过动员青年企业家带领更多青年共同创业。针对资金困难,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呼吁,为建立青年就业专项资金谏言献策。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这部分青年的择业途径较为单一,53.2%的青年通过亲友介绍就业。由此,共青团组织可在其中拾遗补阙,利用广泛联系青年的优势配合政府建立健全青年就业服务网络。通过服务网络向青年宣传政府的就业政策,介绍产业发展政策和调整方向;
接受青年的就业自我推销,积极向有需求量的企业推荐;
为青年提供就业信息,充当就业介绍和参谋;
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就业方面的法律咨询和援助,依法维护青年正当合法的就业权利和劳动保护。
(二)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青年提供心灵关怀
在关注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那些没有文凭、没有技能,刚离开土地即面临失业的青年,心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共青团要尽己所能,对城市化过程中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村青年的就业安置、医疗、社会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向有关方面进行呼吁。同时,要多关心失业青年生存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共青团组织应密切联系这部分人群,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或辅导站,倾听他们的呼声,用“人情化”的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的信心,迈好从乡村到城市的第一步。
转型期的团工作要抓准为团员青年服务与加强基层团建的契合点。对待这一相对特殊的人群,老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广大青年对团组织的希望与期待,调查表明,有99%的青年认为农村的城市化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与理念来定位、设计工作,以富有创意的活动提升广大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通过团的活动,使其更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在实现人生新突破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素质,使其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完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访问:互动关系 城市化 进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angongwen/2021/0321/19423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