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者QT离散度分析

【www.zhangdahai.com--环保公文】

  【摘要】 目的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T离散度(QTd)。方法 观察首次AMI患者发病后6 h内接受静脉溶栓成功者30例的QTd,取其溶栓治疗前的心电图(ECG)对比观察其QTd的变化,所有ECG均用同一台12导ECG机,同一人测量。结果 溶栓前为(43.6±13.2)ms, 溶栓成功后为(37.1±10.2)ms,两组经配对t检验,P[2]推荐的判断溶栓成功的标准,每例QTd的测定均分别取溶栓前和容栓后6 h的ECG,每份ECG测量不少于6~7个导联,同一导联测3~5个QT间期,取其均值并经心率校正后既得QTc,最长QTc与最短QTc的差值即为QT离散度。T波的终点均以其降支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为准,如遇U波,则以T波降支的延长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为准。�
  2 结果�
  溶栓前为(43.6±13.2)ms, 溶栓成功后为(37.1±10.2)ms,两组经配对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QTd越大,心室复极就越不一致,电不稳定性就越大。�
  溶栓治疗能减少AMI的病死率。成功的溶栓治疗后,随着冠状动脉的血流的恢复和维持,左室射血功能得到改善。AMI时QT间期变化的可能机制与局部低温、局部传导延迟、神经性作用及局部细胞处低钙等有关。因此,QT间期延长较常见。本文30例AMI患者中,溶栓治疗成功后,QTd明显比治疗前下降,表明AMI后再灌流区与非梗死区心肌的复极趋于一致,增加了心电位的稳定性。因此,QTd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成功的溶栓治疗后,反映心室复极离散度的QTd下降可能是成功的溶栓治疗改善预后的一个重要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用QTd作为溶栓成功与否的一个指标。作为一种预测心律失常的检查手段,QTd结合心率变异、晚电位检查,可提高AMI远期心律失常的预测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 张开滋,郭继鸿.临床心电信息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张晓媛,张素侠,陈阵.冠心病QTc延长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3(20):64-65.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离散 成功者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huanbaogongwen/2019/0416/796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