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落黄沙始见金] 吹尽黄沙始见金的解释

【www.zhangdahai.com--交通运管公文】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物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表达爱情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推荐访问:黄沙 始见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aotongyunguangongwen/2019/0317/1932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