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新药的研究进展]抗结核新药

【www.zhangdahai.com--教育公文写作】

  结核病(TB)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耐药TB,尤其是耐多药TB(MDR-TB)的出现,使TB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故研发出具有独特作用机制、耐药性小的抗TB新药已迫在眉睫。目前,抗TB药物研发已取得较大进展,发现了一些前景广阔的新化学实体,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化合物,简介如下。
  1 硝基咪唑类
  1.1 PA-824
  PA-824对敏感和耐药的MTB均有效,口服给药在动物模型中疗效很好,具较好的药动学特征。以小鼠对PA-824的毒性进行研究发现,其产生毒性的阈值远高于MIC[1]。临床研究表明,其对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以1g/d的剂量连续5d给药或0.6g/d的剂量连续7d给药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PA-824与甲硝唑在结构上有部分相似,其作用机制是在菌体内被Rv3547、F420等因子还原而活化,从而抑制MTB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此外有报道其对处于休眠状态的MTB也有杀菌活性,提示有可能成为缩短疗程的有效药物[2]。
  1.2 OPC-67683
  OPC-67683系霉菌酸合成抑制剂,体外研究表明,其对MTB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均具较强活性(MIC为0.006~0.024μg/ml),对敏感性和单药耐药性MTB标准株的活性明显优于对照药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PA-824。与RFP和吡嗪酰胺(PZA)联用时,3个月即可将小鼠肺部的MTB清除干净,研究还发现,该化合物与现有抗TB药物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3],也不容易被细菌的细胞色素蛋白P450所修饰,是一种不错的抗结核备选新药。
  2吡咯衍生物类
  2.1BM-212
  BM-212是本类药物中具代表性的化合物。其对敏感和耐药的MTB的MIC为0.7~1.5μg/ml,且BM212与目前在用的抗TB药无交叉耐药性。该化合物还对鸟分枝杆菌也表现出较好的活性;此外,在巨噬细胞组织培养模型中,发现BM212对细胞内的MTB也具有杀菌活性。
  2.2LL3858
  以BM-212为基础合成的LL3858是一个有潜力的新型吡咯类衍生物,其抗菌活性更高(MIC50为0.06μg/mL,MIC90为0.25μg/mL),在小鼠实验中,单独使用该化合物疗效好于INH,与一线抗TB药物联用的疗效比单用更好。
  3二芳基喹啉类(DARQs)
  TMC207是DARQs类最具代表性的化合物,在体外有很强的抗MTB活性,MIC为0.03~0.12mg/L。其作用机制系抑制为MTB提供能量的ATP合成酶质子泵,致菌体ATP耗竭而杀菌。因其作用机制独特,故对MDR-TB同样具有活性。以小鼠模型进行的试验表明,TMC207疗效至少与RFP+INH+PZA联用相当 。此外,研究表明,该化合物毒性小、安全性高,且其在体内持续作用的时间更长,能有效的治疗MDR-TB患者,并有可能将疗程缩短。
  4二胺类
  SQ-109是二胺类药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由于其结构和胞内作用靶位与EMB有所不同,因此是一类全新的抗MTB化合物。SQ-109可被MTB的CYP酶激活,诱导启动子Rv0341,从而抑制MTB细胞壁的合成。SQ109对MTB敏感菌株的MIC值为0.16~0.64μg/ml,与RFP有协同作用,对耐药菌株和胞内菌均有较好抗菌作用,其半衰期较长,可实现每周1次给药。
  5天然来源的新型抗结核化合物
  5.1硫内酯霉素(TLM)
  TLM是从诺卡氏菌分离出的硫内酯类抗生素,能够选择性地抑制MTB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FabB、FabF与FabH酶,从而抑制分支菌酸的合成。在体外具有广谱抗MTB活性,包括对INH耐药的菌株。口服吸收好,体内抗菌活性强,对MTB具有选择性。结构优选发现,此类化合物中5位取代能明显增强其抗菌活性[4]。
  5.2卡普拉霉素B
  由链霉菌属MK730-62F2分离出的全新结构抗生素,抑制MTB细胞壁的合成。对多重耐药的MTB,以及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均有良好活性,而对其他病原菌几乎无作用。在小鼠体内显示较好疗效,其静脉滴注>0.2g/kg时未显示毒性[5],目前正在进一步研发中。
  6展望
  近年随着人们对结核病的关注和研究者的努力,发现了很多具有抗TB活性的新化合物,同时,抗TB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全新作用机制抗TB药物的筛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进一步防控结核病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Tomioka H.Development of new antituberculous agents based on new drug target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J].Expert Opin Drug Discov,2008,3(1):21-49.
  [2] Tomioka H.Development of new antituberculous agents based on new drug target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J].Expert Opin Drug Discov,2008,3(1):21-49.
  [3] O’Brien R J,Spigelman M.New drugs for tuberculosi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J].Clin Chest Med,2005,26(2):327-340.
  [4] NAYYAR A,JAIN R.Recent advances in new structural classes of anti-tuberculosis agents[J].Curr Med Chem,2005,12(16):1873-1886.
  [5] Saklani A,Kutty SK.Plant-derived compounds in clinical trials[J].Drug Discov Today,2008,13(3):161-171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新药 抗结核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aoyugongwenxiezuo/2019/0327/384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