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怎么治疗最快_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www.zhangdahai.com--统战民宗公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经过治疗,发热消退时间为(2.84±1.01)d,皮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46±1.11)d,痊愈天数为(5.31±1.07)d。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期间17例发生白细胞下降,13例发生血小板下降,未特殊处理,治疗后复诊均恢复正常。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罕见,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治疗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好发于夏秋季节,6~8 月份为高峰,尤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较少见。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手足口病疫情,个别地方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导致少数患儿死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将河北蠡县医院2007年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男40例,女20例。年龄6 岁3例,平均2.8岁;病程5~10 d ;33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在6~8月份发病为50例(83.33%);均以发热为首诊,体温38℃~39.5℃,热程3~6 d;临床表现:皮疹、口腔疼痛、发热为主要就诊原因。出现发热症状39例,手足出现丘疹水疱及口腔水疱47例,口腔溃疡16例,臀部、肛周皮疹8例;部分患儿同时可伴有流涕、流涎、拒食、呕吐、腹泻、咳嗽;辅助检查:33例白细胞总数正常,20例白细胞总数升高(在11×109/L以上),7例白细胞总数下降,分类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肝功检查及胸片检查均正常。�
  1.2 治疗及方法 让患儿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体温39℃者给予适量退热剂。均给予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利巴韦林颗粒、板蓝根,给予更昔洛韦10 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3~5 d。较大患儿给予硼酸液漱口,幼儿给予2%龙胆紫涂于口腔溃疡处,四肢皮肤外用炉甘石洗剂。腹泻者给予蒙脱石散剂口服,咳嗽者给予复方福尔可定糖浆,继发感染者合理联用抗生素。�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48 h内体温正常,4 d内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且无新的疱疹出现,72 h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有效:72 h体温正常,6 d内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且无新的疱疹出现,5 d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无效:治疗4天仍发热,流涎,进食受限,口腔黏膜充血,溃烂明显,合并细菌感染。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经过治疗,发热消退时间为(2.84±1.01)d,皮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46±1.11)d,痊愈天数为(5.31±1.07)d。60例中显效4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期间17例发生白细胞下降,13例发生血小板下降,未特殊处理,治疗后复诊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在夏秋两季流行,以夏季发病为主,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组16 型(CA16)。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如飞沫、唾液、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行传播[1],亦可经手或被污染物品经口感染。本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极易引起感染流行,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2]。不同类型病毒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臀部、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年龄较小者,常以拒食、流涎为主诉就诊。�
  手足口病常可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并发心肌炎、中枢神经及多器官功能损害,造成死亡及后遗症[3],因此尽快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是治疗的关键。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较轻,1周左右痊愈。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及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酸化形成单磷酸,干扰肌苷酸脱氢酶活性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断DNA病毒复制,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因而疗效相对较差,且有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大量研究表明,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或杀胚胎的毒性作用,其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特点是高效低毒,选择性高,该药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是至今发现的抗病毒药物中活性最强的。它在宿主细菌内被敏感病毒诱导的多种激酶磷酸化为更昔洛韦三磷酸,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从而终止病毒DNA链延长,其在病毒感染细菌内的浓度高于非感染细菌100倍,并能在细菌内持续存在数天[4]。由于更昔洛韦三磷酸在感染白细胞水平较正常宿主中的水平高10倍以上,其正常宿主白细胞DNA多聚酶的作用较弱,其代谢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其血浆清除率2倍于肌酐清除率,一般无肾毒性[5]。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可逆性白细胞减少和少见血小板降低,且主要发生在治疗初期,在1周后随诊,血常规、血小板及白细胞均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司军,王振宏,张连宝.小儿手足口病34例临床分析.青岛医药卫生,2004,36 (6) :422-423.�
  [2] 史俊南. 现代口腔内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0-551.�
  [3] 王新强.手足口病200例临床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 4 (3) : 180-181.�
  [4] 李春元.更昔洛韦的临床应用进展.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8, 19( 3) : 172.�
  [5] 杨霁云.药物性肾损伤.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20 (7):389.

推荐访问:手足 临床 治疗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tongzhanminzonggongwen/2019/0406/5870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