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浅谈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控制措施

【www.zhangdahai.com--卫生防疫公文】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96-01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保障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在院内传播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2月期间我科发生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其中3例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患者均为胃肠道手术,术后常规应用头孢类抗生素6~7d,停用抗生素一周左右,患者出现发热、尿道感染、腹泻、肺部感染等。再次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5d,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5d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同时采取一系列的临床感染控制措施,4例患者均治愈,无医护人员及其它人员感染。
  
  2 控制措施
  
  2.1 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2.2 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通过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
  
  2.3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①临床科室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施接触隔离。首选单间病房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在隔离病房门上或患者的病床前挂“接触隔离”标识,床旁放置快速手消毒剂。房间入口处准备隔离衣、手套、帽子、口罩。注意不可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性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患者连续3次标本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方可解除隔离。②医护人员在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疡面、粘膜、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引流液、痰液、粪便、伤口敷料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操作完华,离开病房时脱去隔离衣、手套。
  
  2.4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护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5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当需进行二项或二项以上操作时,应先进行无菌操作,再行可疑污染操作,最后行污染操作。在进行侵入性操作,特别是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2.6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施设备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若患者外出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清洁消毒。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2.7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是指同时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临床广泛、大量应用抗生素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潜在因素。这就要求临床医生除在应用抗生素时严格遵循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外,还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责任心,防止乱用、滥用抗生素。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共同制订和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在院内传播。
  

推荐访问:耐药 浅谈 临床 感染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weishengfangyigongwen/2019/0311/87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