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宫腔镜表现【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www.zhangdahai.com--卫生防疫公文】

  [摘要]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TVS)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癌的检出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70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后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多处活检,分析其对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纤维宫腔镜和TVS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纤维宫腔镜特异性更高。结论:两种检查优势互补,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检查,TVS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子宫内膜癌;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b)-047-0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随着近年来激素替代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逐渐增多。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TVS)和宫腔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子宫异常出血的精确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常用的诊断性刮宫方法,但盲目性诊刮对宫腔内疾病的漏诊率达到26%,绝经妇女宫内膜萎缩,个别老年患者宫腔内无组织物刮出,不能作出病理诊断且增加了患者的手术痛苦。选择一种有效快捷的早期诊断方法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10年5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于本院门诊就诊,经腹部超声和妇科检查除外卵巢肿瘤等明显器质性疾病者70例,患者年龄47~71岁,平均(53.2±9.1)岁。绝经年限最短半年,最长26年。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RT)者9例,HRT时间1~5年。病例选择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除外节育环残留、嵌顿、老年阴道炎及激素替代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1.2.1 阴道超声(TVS)检查
  70患者在宫腔镜检查前均由专人行TVS探察盆腔,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所用宫腔镜为Storz公司CO2膨宫宫腔镜,TVS为ALoka SSO-620,频率5 MHz,探头型号UST-981-P-5,扫查夹角90°。应用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4 mm为TVS阳性,<4 mm为TVS阴性。
  肌层浸润区分为浅肌层浸润(<1/2肌层),深肌层浸润(≥1/2肌层);宫腔镜下将子宫内壁分为前、后、左、右及宫底部5个区域。
  1.2.2方法
  常规阴道消毒后,宫颈扩张后,顺宫腔方向在B超引导下置入安装好灌流系统和成像系统的宫腔检查镜,按照宫颈管、宫腔各壁、子宫底、双侧宫角的顺序,在直视下将镜体向子宫腔内推进,观察内膜及宫腔内病变情况,在耻骨联合上方用B超扫描,在膀胱和宫腔内的膨宫介质形成的双向对比参照下全面观察。根据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分为弥漫性:病灶累及多个区域;部分性:病灶局限于一个区域;局灶性:病灶呈单个结节状或息肉状。病灶超过宫颈内口判为宫颈浸润。镜检后常规刮取子宫内膜或直视下定点取材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与TVS检查均由专人操作,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及两样本率的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子宫内膜彩超显示,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流信号丰富,血流呈条状和树枝状,其中1例病灶彩色血流呈星点状,肿瘤组织内部及肌层可见血流分布,平均RI值为(0.42±0.02),频谱特点为低阻力型血流。
  70例患者,诊断子宫腔内占位实性团块51例,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9例,子宫内膜息肉28例,子宫颈管息肉9例,可疑子宫内膜癌5例;其余19例,11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厚度>4 mm ,8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厚度≤4 mm。
  病理诊断:70例患者中,有7例因子宫内膜萎缩、宫腔粘连或所刮组织过少影响病理学诊断,具体结果见表1、2、3、4。
  3 讨论
  目前,有10.2%的恶性肿瘤是在子宫内膜厚度

推荐访问:超声 阴道 子宫内膜 诊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weishengfangyigongwen/2019/0418/8325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