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开展关爱课堂与未开展关爱课堂的对比】如何区别艾滋病人

【www.zhangdahai.com--卫生防疫公文】

  [摘要] 目的 为了更好地关爱艾滋病患者,让他们能够从身心方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融洽。方法 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调查的5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关爱课堂教育的研究,其中第一组进行关爱课堂教育,另一组没有进行关爱课堂教育。结果 第一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改善,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第二组则没有多大变化,心灵十分灰暗,整天与外界不接触,表现极为消极。运用卡方检验,开展关爱课堂与未开展关爱课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开展各类关爱活动体现了我国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也体现了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热切关怀,让整个社会充满爱。
  [关键词] 艾滋病;HIV病毒;关爱课堂;情感渗透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 R193;R512.9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19-135-02
  
  针对当前艾滋病的严峻形势,我国加强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大。对于已被感染的艾滋病患者,我们不能以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觉到这个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1]。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对该特殊群体进行关爱,这样对于他们情绪的稳定和价值观的改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开展与不开展关爱课堂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经过关爱课堂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有了很大的转变,相反对于没有开展关爱课堂教育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则没有发生任何的转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通过在艾滋病患者隔离区进行调查,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调了50名艾滋病患者或HIV病毒感染者,这些患者基本上处于艾滋病初期及中期。上述50名艾滋病患者中,男性患者36名,女性患者14名,年龄最小为8个月,最大为42岁,主要通过吸毒、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方式感染[2]。在对其进行调查时,各位患者情绪均较为低迷,不敢正视人,表现出对外界的恐惧与陌生,内心世界充满了迷茫,心理状态极低,有的甚至出现了抑郁症。
  1.2 方法
  将上述艾滋病患者分为两组,并标记为“关爱行动A组”与“关爱行动B组”,将总人数进行随机性地均分,即A组与B组均为25人,尽量使A、B两组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性。对A组的患者开展关爱课堂教育,而B组则没有进行关爱课堂教育,并将上述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其中,对A组所开展的关爱课堂教育具体通过如下几点开展:(1)首先将A组的25名患者召集起来,组成一个“艾滋病患者专属班级”,让每位患者成为该特殊班级的一份子,由相关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该班级的建设与开展;(2)为了体现该班级的特色,让该班级的“同学”称呼医务工作者为“老师”,班级还要选举班干,如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纪律委员、副班长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趣味的环境,让患者感受到一个平和而又有趣味的环境[3];(3)由负责的医生在班级为他们讲解一些关于艾滋病方面的常识,鼓励他们要努力战胜病魔,也穿插讲解一些成功战胜艾滋病的例子等,教育他们不要活得过于劳累、情绪不要太低迷、要对生活充满热爱、要对社会充满热爱、要对自己充满热爱……;(4)情感渗透与融合在开展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的运用。对于身患绝症的艾滋病患者,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低迷、消极,因此在实际开展关爱课堂时,要加强情感渗透与融合其中,这样能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所在[4];(5)开展课堂联欢会。该课堂特殊性就体现于所服务的对象为艾滋病患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乐趣和开启他们紧闭的内心世界,让每个人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从而找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对B组而言,则没有对其开展关爱课堂教育,而只是对其保守教育或是只询问情况或以访谈的形式开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如上的介绍和分析发现,A组的患者经过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的“熏陶”之后,他们的心理状况改善了很多,原来24人中几乎无人肯定自信的说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露出艰难的微笑。但是经过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的开展,此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有了较大提高,教育满意度也由开始的2.5%飙升至100%。他们开始能够积极地面对世界,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而且也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发现,经过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的开展,其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较为明显的好转。对于没有经过关爱课堂的艾滋病患者,则仍旧保持着情绪十分低落的现象,对生活、社会、世界的一切事物产生怨恨和恐惧[5]。因此,通过如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通过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的开展,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善艾滋病患者的身心状况,能够使其更多地感受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温暖的社会,让他们真正地领悟到人活着的意义,让他们对之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刷新”,一改此前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价值性。开展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的A组的患者“情绪转变率”为98%,而未开展的B组患者则为2%。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可知,开展关爱课堂的A组比未开展关爱课堂的B组的效果要好。如表1所示。
  3 结论
  艾滋病主要通过HIV病毒的感染、血液、性、母婴、吸毒等方式进行传播,很多情况下为艾滋病的大量暴发提供了温床。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每年以十分强劲的速度增加。可以说,现在的情势相当严峻。艾滋病作为人类的一大杀手,引起了各国及各地区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河南、云贵、广西及四川等地暴发艾滋病患者频频发生。因此,我们要对这种现象加以控制。通过如上方法的阐述,可以发现对经过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教育的A组患者在身心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能够很好地与医生产生融洽的关系,并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治疗)。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由初始的2%突然飙升至100%,该数据说明进行关爱课堂教育的开展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各方面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未开展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的B组,患者不能很好地被召集起来,无法与之沟通,其精神状态也很低迷。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心存漠视。对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他们很少作出回应,或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服务不满意。
  为了能够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医务工作者应该抓住他们的心理,尽可能多地开展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积极开展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可以使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6];(2)积极开展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能够促进社会的“大爱”;(3)积极开展艾滋病患者关爱课堂,能够从根本上预防艾滋病患者偏激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克荣. 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39-640.
  [2] 缪君,方永军,朱慧颖. 以游戏方式对护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宣教[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79-80.
  [3] 叶冬青,马李,何义林,等. 安徽省临泉县艾滋病社区关爱体系调查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107-109.
  [4] 杨芬,姜冬九.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2-74.
  [5] 李现红,何国平. HIV感染者、社会人群及医护人员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相互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78-180.
  [6] 田继敏,胥素平. 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 护理管理杂志,2008,8(9):33-35.
  (收稿日期:2010-11-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关爱 课堂 艾滋 病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weishengfangyigongwen/2019/0423/9033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