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的要点与建议】建筑设计管理 杂志

【www.zhangdahai.com--乡镇街道公文】

  【摘要】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和装备是从多方面体现建筑设计的服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交通和格局形式做出初步解决设想,且在建筑设计创作中,不断适应医疗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医院设计 通风采光 交通
  
  【Abstract】A modern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and equipment is in many ways embodi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ervices to people-centered human natur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form of a preliminary settlement pattern vis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creation, and constantly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medical model.
  【Key words】Hospital Design;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Traffic
  
  引 言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医院建筑的功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而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而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通过医院环境的良性改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就要求现代化的医院,在医院规划设计时多一些人性化的考虑。
  
  一.在前期策划阶段必须完成的几项任务
  
  首先,在项目的开始建筑师就应该参与可行性研究过程,对建设项目的必需性及可实现性进行分析。医院建筑相对投资大、要求专业全面,一旦某方面考虑不周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应全面了解(或协助院方分析)医院对建设项目的规模、档次的实际定位,以及建成后要达到的目标。
  其二,在选址程序之前,应对建设项目的构成与面积分配有一个大概分析估算,获得确定建筑物(群)大致体量、高度、占地面积等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一步信息;在选定建设用地后,应针对医院建设项目特点提出对医院用地基础设施现状的要求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了解医院用地和周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现状条件,获得确定建筑物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二步信息。
  第三,设计前期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分析和决定项目建设的阶段目标,即确定医院建设发展的近期远期目标。这有利于我们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使工作具备前瞻性,使近期建设在建筑、设备设施等各方面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二.单体方案设计
  
  医院建筑设计方法及概念:
  A.模块式设计――门急诊、医技部门的设计
  各国建筑师一直在探索合理有效的医院设计方法,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概念即模块式设计。具体方法是尽量归纳每功能区特点,形成标准化的单元,发展成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医院或院区的可重复使用的设计。模块式设计的优点是由于标准化的单元形成前对其组合曾进行过比较细致的分析研究,因此投入使用后效果较好且运行费用较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最早开始尝试标准化的设计方式,其更倾向于医院整套设计与建设的标准化,因此医院的灵活性及扩建发展的可能性较差。从事这项研究的还有英联邦国家的部分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他们提出的方法不同前者,采用的是标准化单元的模块,根据用地等具体情况机动灵活的进行组合,因适用性更强被广泛采用。
  B.类型化设计――病房楼护理单元的设计
  医院中存在一些有特别要求和固定做法的特殊部分,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因而从一般的标准化设计中分离深化并重新组合,形成某些固定形式的做法即为类型化设计。类型化设计常应用于病房楼护理单元的设计中。下面以病房楼护理单元设计为例说明类型化设计的特点。约占医院总面积40%的病房部分设计一直是各国医疗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最初阶段即上世纪50年代,病房楼的形式以单内廊条板式为主,护理单元为长条形布置;至二十世纪后期,随着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医院建筑的体量进深普遍加大,病房楼的形式以复廊有内区的形式居多,复廊式护理单元不断发展优化,最后形成了几种较成熟的护理单元类型。其共同特点是:标准层设有两个病房设于有自然通风采光的外部,工作辅助用房设于内区采用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护理单元病房构成以四人间为主(约占75%),其它为单人间和二、三人间(约占25%),护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员工的行走路线缩短以及便于观察,同时利用内区设置完整的物资供应药品管理的工作区域――护士角(NC),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目前,“T ”型和双“T ”型护理单元是欧洲及日本医院病房楼设计主要形式,其中双“T ”型护理单元因其可以灵活调节相邻护理单元的病房数量以适应医院科室不同需求而更加得到认同;另外其它几种集中式(方形、三角形、Y型)护理单元及组团式护理单元也被广泛采用。
  C.手术部的设计
  手术部是外科系统乃至整座医院的心脏,其对洁污分区、洁污分流及人流物流线路要求十分严格。传统的手术部是单走廊布局,划分为污染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伴随传统医院总体布局方式的改变,现代医院的手术部多布局在住院部与门诊之间,采用大进深多通道布局,同时生物洁净空调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满足空气层流净化要求的保证。现代医院的手术部一般采用回收廊式设计与供应大厅型设计两种形式。前者侧重手术使用后污染品的管理,后者侧重使用前无菌物品的清洁管理。在我国,手术部一般采用回收廊式设计。回收廊式手术部的人流、物流线路由一条内部清洁走廊和外部环状闭合的污染回收走廊构成,手术使用后的物品只能通过污染走廊运输、回收。病人与医护人员分别由两口进入清洁走廊,医护人员经过更衣淋浴卫生通过进入无菌区,手术病人由污染区经过相对无菌的过渡空间换推床后才能进入无菌区。洁净物品可通过两种方式送至无菌区内,一是由专用垂直清洁电梯直接运输,清洁电梯如设于无菌区内应加双向无菌隔离门;再一种是由密闭的水平运输工具经过相对无菌的过渡空间经风淋消毒后送至无菌区内。
  D.影像科室的设计
  影像诊断技术是医疗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虽然一座几万平方米的医院中影像科室的面积仅占2000平方,但医院设计中影像科室的设计布局是非常关键的。影像中心的布局应介于门(急)诊、医技(手术部)与病房之间的有利位置,通常影像中心采用集中式布置的方式,但近年来一些医学专家提出分散式布置影像科室方案,认为“影像诊断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集中式布置相对造成诊疗过程、候诊时间长,应使其服务靠近病人而不是病人去寻找影像科室”,此观点有一定程度预见性,但目前分散式布置尚未成熟。
  
  三.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内容
  
  3. 1 室内通风与采光
  在病房及医护人员的办公室中安装窗户,病人和医护人员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城市生活的忙碌、季节的更替、昼夜交替的日常模式。使之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到最佳状态,由此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辅助加速病人的康复。设计中采用低位大窗可取得较大的室外景观,较大的通风面积和新风率,降低室内细菌浓度,同时可改善采光并引进阳光杀菌。
  3. 2 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
  室内热环境。人体的新陈代谢率是室内热环境设计的一项决定性生理指标。医院室内设计应该考虑可使病人方便控制室内环境温度的装置。室内声环境。其主要任务是降低噪声值,保证病人能安稳入睡。
  室内光环境。光环境设计是塑造室内空间的核心要素,光环境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必须以能充分发挥医院的功能,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以直接或间接地对医疗起作用为目的。
  3. 3 室内色彩环境
  病人的色彩心理是丰富而变化的。就总体而言,医院适宜以中彩色的混合色组合为宜;就室内而言,建议分区配色,依据各单元的病人性质而定。医院的色彩环境设计是以色彩对人的心理、行为的作用为基础的,根据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的色彩联想。而色彩的联想可以作为医院色彩环境设计优化的依据,对病人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3. 4 室内绿化、装饰和无障碍环境
  植物能够提供一处更寻常的家庭式环境,并可以帮助病人放松。自然化的景色更容易使病人变得平静、坚强,而且可减轻压力。而在医院室内空间进行适当的装饰,可以活跃医院的空间气氛,转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医院室内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应更加完善。那些重症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相对于医院的内在环境是一种被动的属性,只能默从,纵使不满意也无能为力去改变,因此,不好的以及不适当的环
  环境设计会使病人产生反感心理,而使其被动地位更加剧,最后从间接到直接延缓其疾病的治愈。因此,设计者更应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且促使其进行一定积极主动行为的就医环境,以真正使其成为一个主动的环境使用者。
  
  四.交通流的划分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病人就医流线的便捷及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一般的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将来的变化发展留有余地。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互不影响,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就诊环境。建筑的外部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一般的医院中,车流和人流重复交叉,不做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恶化,车与车、人与人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种。外部交通的解决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和尝试,调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妇产、传染、核磁共震门诊等与常规门诊分设,单独留出就诊“绿色通道”。
  ②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二楼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流和车流分别利用不同的高差的
  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③在门诊楼中,从大厅处按照导流图所示,以不同的颜色和箭头标识在走道地面或墙角线上指向各检查科室位置,以减少患者家属往返路程。
  ④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流,将停车场放入地下。
  ⑤留出医护人员单独的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结语
  
  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医疗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出现许多边缘学科和新的治疗技术,这就要求医院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设计时考虑医院的动态发展规律,运行模式的可变性,采取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保证医院的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海宇医院建筑设计要点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3年第4卷第1期
  [2] 邬国强医院建筑形态的演变与设计要点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9年第5期

推荐访问:建筑设计 要点 建议 医院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angzhenjiedaogongwen/2019/0402/5048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