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供血不足用丹红_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TCD对比分析

【www.zhangdahai.com--乡镇街道公文】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以及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102例(VBI)患者随机分成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2周后复查TCD,比较用药前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88.33%,对照组为54.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均经TCD证实存在椎-基底动脉血流方面的改变,CT/MRI未见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或出血,排除颅内占位、内耳眩晕等疾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41~79(58±15)岁,对照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42~79(58±1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丹红注射液(10 ml/支,由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14 d,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静脉滴注,共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应用深圳德力凯电子有限公司EMS-9U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2 MHz多普勒探头检查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同时观察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断。临床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2]。黄如训等[3]认为其病理基础是:①椎-基底动脉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两侧椎动脉的走行及管径有很大差异,两侧管径不等者占正常人的2/3;其二是双侧椎动脉起始于左右锁骨下动脉,上行穿过第6颈椎~第1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入颅,也就是说椎动脉行经一条活动度很大的骨性隧道;②椎动脉易发生动脉硬化,随年龄增大,动脉管腔逐渐变窄,血流量渐减;③50岁以后颈椎易发生退行性变或骨赘形成。当颈部急剧活动时易压迫椎动脉(颈椎病血管型),如果血压低更易促发VBI。一般认为发病主要是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少数VBI可能是由于微栓子引起。近期的基础研究表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内皮细胞的受损等均参与了本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演变进程[4]。
  丹红注射液由丹参、红花的主要药效成分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药理实验证实丹参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抗氧化及动脉硬化作用。其功效为活血化淤、养血安神、消肿定痛。据报道,丹参可以加快血液流速、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等。红花是活血化淤的传统中药之一。红花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发展、促进血栓溶解作用,同时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黏度、提高耐缺氧能力,实验研究表明[5],丹红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GPIIb/IIIa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脑血流。
  本研究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VBI,治疗组在临床疗效、TCD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推荐访问:基底 注射液 动脉 疗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angzhenjiedaogongwen/2019/0410/667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