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惊厥的急救措施_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体会

【www.zhangdahai.com--乡镇街道公文】

  [摘要]目的:观察直肠下段给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采用地西泮、布洛芬混悬液直肠下段给药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17例热性惊厥患儿均在2-7min内控制惊厥。结论:直肠下段给药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热性惊厥;地西泮;直肠下段给药
  [中图分类号]R725,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81-01
  
  热性惊厥(FC)是儿科常见急症,患病率4%-10%,转变为癫痫的概率是2%~7%。因为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在对FC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本科处理FC61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FC共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个月~5岁9个月,平均年龄(2.2±0.5)岁。其中3岁以内14例占82.4%,超过3岁3例占17.6%:惊厥时体温38.2~40.1℃,其中39.0°C以上13例占76.5%;从出现发热至发生惊厥时间为0.6-21.0 h,其中≤12 h16例占94.1%;单纯性FC(SFC)10例占58.8%,复杂性FC(CFC)7例占41.2%;从发生惊厥到进行处理时间为几十秒到几分钟:初次发作者13例占76.5%,发作2次以上者4例占23.5%;有家庭史者4例占23.5%;原发疾病中呼吸道感染15例占88.2%,急性传染病2例占11.8%。
  
  1.2处理方法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立即给予吸氧,直肠下段注入地西泮[O.3~0.5 mg/(kg・次),总量≤10 mg,婴幼儿≤2 mg]、布洛芬混悬液(0.25~0.50ml/k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5 mg/次)。抽搐停止后抽血化验血常规、血糖和电解质。随后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以判断基础疾病,结合血常规结果,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发热不能控制者加用物理降温。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2-7 min内抽搐停止,体温在1.5~4.7 h内恢复正常。化验报告血糖及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FC初发年龄在1个月~6岁之间,尤以6个月~3岁间多见。在此年龄段,脑的兴奋与抑制系统的平衡处于不稳定时期,对发热的应激状态容易发生惊厥。本文资料中3岁以内占82.4%,与此一致。而在FC中,又以CFC最容易造成脑损伤或癫痫,控制惊厥、预防复发是治疗方面的重点。《实用儿科学》推荐的抗惊厥药物为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尤其是在预防复发方面,或者在初次发作时用地西泮直肠给药。但是研究发现苯巴比妥和丙戊酸钠这两种药物对认知功能有毒副作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违拗等行为异常或出现肝脏、血液系统受损),所以近年有学者用地西泮治疗FC,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并且认为效果优于苯巴比妥。地西泮具有一定的中枢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我们采用地西泮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2~7 min内控制惊厥。静脉注射给药虽然起效迅速,但是建立静脉通道既不现实,同时耽误时间过长,而且静脉注射地西泮可以引起血压降低、心律紊乱、血栓性静脉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副作用。肌肉注射给药同样也能很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但是惊厥时不容易注射(如针头难以扎入或弯折、不容易拔出等)。惊厥时无法服药,插胃管也不方便,更耽误时间。而直肠下段给药则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近期提出使用直肠安定溶液。发热是造成惊厥的条件,所以在惊厥控制后应积极退热治疗。在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辅以物理降温,尽快使体温恢复正常以减少复发。惊厥时大脑容易因缺氧而发生脑水肿,所以我们使用地塞米松以缓解脑水肿,另外糖皮质激素还有非特异的抗炎作用,可以治疗高热。发热由感染引起,在惊厥控制后也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

推荐访问:惊厥 小儿 急救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xiangzhenjiedaogongwen/2019/0415/7717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