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哲学教学生活观|政治哲学生活矛盾观

【www.zhangdahai.com--住建城建房产】

  曾几何时,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思考我在几年哲学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曾几何时,我和同行探究新旧教材对于哲学课程的不同提法,终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哲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以生活为载体,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哲学功能,开发哲学自身价值,促进学生迅速提高。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
  新课改虽然实行了四年来,我把哲学新老教材却教了八年,每一次讲授都是一种新感觉。每当我拿起哲学课本时,我就会想这样的一个问题,新旧教材在哲学的编排上究竟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不叫哲学生活而叫生活与哲学。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哲学课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引人入胜的,就看教师在举例时所列举的事例是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能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一定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既定的教学目标。陶行知说过,“教育即生活”, 生活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有灵魂的教育。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就学生自身而言, 学生是带着个人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进入课堂的,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或者他们亲身经历的、可以直接触摸的事和物等等,这些耳濡目染和亲身的经历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例如我在讲解《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时,学生对唯物论的观点不会应用,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虽然记住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观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却不会应用,于是我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举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事例并适时提出了思考问题。如“现阶段国家为什么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要走低碳经济之路”,以及2011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宇宙的“暗能量”等科学前沿知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兴趣大增,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学的实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命的体验是最珍贵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动脑筋、和同学的交流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相比生硬的说教会让学生更容易真正的接受。学习到方法,相信学生走出社会,也能依靠本领取得收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真正的哲学教育。
  二、认识学生的生活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例如我在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我从乡土资源中获取长安地域文化的共性与差异,针对学生对长安的风土人情独特的亲切感。以及2011年 西安国际世园会的长安花,适时挖掘,及时联系长安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事例,给学生以自豪感,从而激发浓郁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效率。
  有经验的政治教师都知道,在政治课教学中,常遇到的一种现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要把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好的思想和理论反而引不起学生的关注,这一现象警示我们的哲学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所以,在哲学教学中我们务必要及时纠正这个问题,才能体现哲学指导生活的作用。所以,只有认识了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的贴近学生,才能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来讲授哲学课,把学生感兴趣、对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用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讲给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感悟学生的生活。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教给学生一双洞察事物的双眼,一颗诚实善感的心,从而学会做事、做人,培养积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相信,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空间,教会他们感受世界,让他们拥有善感的心灵、敏锐的眼睛,去洞察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美好,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勇敢、正义和奉献,让他们说真话、实话、具体的话。
  例如我在高三哲学复习“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考点时,我选取了 “活雷锋”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他拥有一份普通的职业、一个普通的管理员身份,为何受到如此敬仰与关注,这与他16年来坚持帮困助学、20年来无偿献血、30年来无私奉献密不可分。在了解郭明义同志的点点滴滴后,学生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两个字“价值”。 现实生活中的、学生身边的事例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其讨论、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的价值,体现到快乐和幸福。工作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工作的意义在于发挥出我们的才能,使我们得到一种成就感,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使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而金钱、荣誉只是我们潜心于工作带来的副产品。
  其实,时政热点也是考试最常用的背景生活材料,作为政治老师应对此倍加关注,适时获取资源运用于教学中。例如2008年中国的雪灾,塑料袋收费制度等我都用于2008年的哲学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材料,与所教知识点结合,并理解知识点。像这两个时政热点在2008年陕西省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中都有体现,由于我养成在平时教学中联系热点的习惯,学生做起材料题来就会得心应手了。成绩当然也就比较好,我所代的政治学科连续三年被长安区教育局评为学业水平考试优秀学科、高考优秀学科。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总之,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活实践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以生活服务于教学,以生活为指导的原则。《生活与哲学》这个的体系才会显得生动、丰满、具体、亲切。也才会紧扣社会生活的主题,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既轻松又扎实的把哲学课学好,才能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人文学科。

推荐访问:哲学 教学 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zhujianchengjianfangchan/2019/0317/194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