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扫描全腹【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诊断富血小肝癌的意义】

【www.zhangdahai.com--酒店工作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在诊断富血小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诊断了56例SHCC患者,并分析了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的表现。结果:在56例SHCC患者中共发现58个病灶,CT平扫发现29个病灶,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后,有44个病灶呈典型表现,占75.86%,14个呈非典型表现,占24.14%。结论:大多数的SHCC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上呈典型表现,SHCC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对于呈不典型的表现,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应紧密结合其它检验资料进行诊断。
  【关键词】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225-02
  
  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指肿瘤结节单个最大直径不超过3cm;多个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直径总和[1]。近几年来,随着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进步,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率已较前大大地提高,增强CT、增强MRI、增强超声和肝动脉造影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我院于2004年9月~2007年11月采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诊断了56例SHCC患者,并分析了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的表现,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9月~2007年11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HCC患者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27~76岁,平均(52.6±5.3)岁;甲胎蛋白(AFP)阳性37例;手术后病理发现58个病灶(2例有2个病灶),平均直径为(2.43±0.51)cm。按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确诊。所有病例均有慢性肝病病史。入选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Philips MX8000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150~200mA,层厚3~10mm,螺距1,扫描时间每层1s,先行全肝平扫,再做多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注射流率2~3mL/s注入100mL含碘对比剂,注药后25~30s行肝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脉期扫描,根据病灶情况在3~6min后行延迟期扫描。病人检查前禁食,扫描前20min口服1.5%含碘温水600~800mL,充盈胃肠道。
  
  2结果
  
  本文56例SHCC患者中共发现58个病灶,单个癌结节54例,2个癌结节2例,其中42例位于肝右叶,9例位于肝左叶,7位于例肝尾叶。病灶大小为0.5~3.0cm,平均(2.43±0.51)cm,最大径总和≤3.0cm。对56例SHCC患者进行CT平扫,结果平扫发现29个病灶(50.00%,29/58),其中26个呈低密度,3个因伴脂肪肝而略呈高密度。
  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后的表现:动脉期检出病灶52个(89.66%,52/58),其中41个明显强化呈高密度(其中35个均匀,6个不均匀),5个呈低密度,6个呈等密度而未能检出。门脉期检出病灶41个(70.69%,41/58),其中6个呈高密度,30个呈低密度,15个呈等密度。延迟期检出病灶44个(75.86%,44/58),其中32个呈低密度,12个呈等密度。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后,有44个病灶呈典型表现,占75.86%(44/58),14个呈非典型表现,占24.14%(14/58)。
  
  3 讨论
  
  小肝癌最早以门脉供血为主,随着病灶的增大,门脉供血逐渐减少而动脉供血逐渐增加。在不同发展阶段小肝癌内动脉性供血和门脉性供血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小肝癌仍是一种多血管型肿瘤。但在病灶发展到直径1~2cm时,病灶的动脉供血还不足,而门脉供血已明显减少,这时肿瘤常发生脂肪变性,因此该阶段的小肝癌最常表现为少血管型。螺旋CT对SHCC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CT[2]:①常规CT单层扫描时间较长,很难正确反应SHCC的供血表现及在不同时相上的血供特点,而肿瘤不同时相血循环的变化对病变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螺旋CT由于扫描时间短,不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各期图像,也能清楚显示肝脏动静脉血管,能正确反映出肝癌尤其血液动力学特点,显著提高SHCC的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的正确率;②普通CT扫描时间长,扫描有间隙,常有扫描遗漏,经常造成漏诊,而螺旋CT是容积扫描无呼吸遗漏,易进行容积扫描,非常有利于发现小肿瘤结节,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能在肝动脉、门静脉和延迟期行三期全肝螺旋扫描;③常规CT由于扫描速度限制,增强后大多数层面落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此时正常肝密度上升而SHCC密度逐渐下降,因此不易查出或不易与其他肝内占位病灶鉴别。本文采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诊断了56例SHCC患者,并分析了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的表现,结果在56例SHCC患者中共发现58个病灶,病灶大小为0.5~3.0cm,平均(2.43±0.51)cm。对56例SHCC患者进行CT平扫,结果平扫发现29个病灶,占50.00%。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后的表现:动脉期检出病灶52个,其中41个明显强化呈高密度(其中35个均匀,6个不均匀),5个呈低密度,6个呈等密度而未能检出。门脉期检出病灶41个,其中6个呈高密度,30个呈低密度,15个呈等密度。延迟期检出病灶44个,其中32个呈低密度,12个呈等密度。另外,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后,有44个病灶呈典型表现,占75.86%(44/58),14个呈非典型表现,占24.14%(14/58)。
  小肝癌的螺旋CT扫描技术方面应注意的事项[3]:①病人CT检查前口服1.5% 碘温水600~800mL可有效减少胃、十二指肠伪影。②CT检查前训练好病人呼吸,可克服因憋气不均匀产生的图像层面差别和伪影。③根据病情、病灶大小精心制订扫描计划。④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应用时应注意足量,一般100mL;快速注射,一般2~3mL/s。⑤合理选择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电流150~200mA,螺旋扫描每层扫描时间1s,层厚常规7~10mm,根据病灶大小在增强扫描时选择3~5mm薄层扫描,当选择薄层扫描时应增加1mA量,螺距1。⑥多期增强扫描时各期时间的确定,在小肝癌的诊断中,单螺旋CT肝脏动脉期选择在开始注药后25~30s开始扫描,静脉期在开始注药后60~70s开始扫描,延迟期3~6min后扫描效果较为理想,肝组织与病灶间能形成明显对比,能充分体现出肝癌的血供强化特点,为正确诊断肝癌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多数的SHCC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上呈典型表现,SHCC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对于呈不典型的表现,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应紧密结合其它检验资料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 刘爱连.小肝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8,20(25):18-21
  [2] 刘院生,赵庆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5):96-97
  [3] 于卫中,杨建秀,丛振杰.30例小肝癌螺旋CT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9911
  
  作者单位:443500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推荐访问:肝癌 三期 螺旋 扫描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jiudiangongzuozongjie/2019/0309/529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