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2例临床体会:小儿腹股沟斜疝

【www.zhangdahai.com--银行工作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22例,采用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当天可下床适当活动,术后不需住院,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回家调养,4~5d拆线,术后无一例发生血肿、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42-02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我院自2006年1月 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22例,均采用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2例,其中发病于右侧14例(63.6%),左侧6例(27.3%),双侧2例(9.1%);男20例,女2例;病程15天至3年。患儿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0岁,平均4.1岁。2岁以下11例,2~5岁8例,大于5岁3例。疝块到达阴囊14例,未达阴囊8例。本组均为可复性斜疝择期手术。术中均证实为腹股沟斜疝。
  1.2 手术方法:氯胺酮麻醉下,先行还纳疝内容物,以免术中损伤肠管。术者以右手示指从阴囊向上探及外环口,定位外环的体表位置。于外环口或稍下方作顺皮纹之横切口1.5~2cm,切开皮肤,以两把血管钳交替撑开皮下脂肪,提起并切开浅筋膜,再撑开深层脂肪,即可见白色的深筋膜,分开筋膜,暴露腹股沟管外环的内、外脚。一般不切开外环,年龄较大的小儿可切开1~1.5cm。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切开或不切开疝囊,辨认清楚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后剥离疝囊至内环。于疝囊颈部用4号丝线作“8”字贯穿缝扎,距结扎线0.5~1cm处切断疝囊颈。疝囊底如止于耻骨上方或仅进入阴囊上部,可将疝囊全部剥除,如进入阴囊较深,可横断疝囊,远端任其开放。彻底止血后按层关闭切口。
  
  2 结果
  
  本组22例手术后均住院观察5~7d。所有患儿于麻醉清醒后即可恢复进食,手术当天可下床适当活动。伤口换药1~2次,4~5d拆线。术后均无血肿、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阴囊轻度水肿,给予抬高阴囊后水肿自行消退,未作特殊处理。其余病例均无异常。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病因主要是睾丸下降时所引起的腹膜鞘状未闭或闭合不全,在腹股沟区遗下一腹膜囊袋,加上多种原因的腹内压增高所致,多数患儿并无明显的腹壁肌肉薄弱,而且小儿在发育过程中腹肌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因此只要正确处理疝囊,做到高位疝囊结扎即可治愈本病。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有其特点和适应证[1]。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式特点为切口小,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外观美观。但高位结扎部位的准确判断很重要,在疝囊颈处可见腹膜增厚,有时可见腹膜外脂肪,此即高位结扎的部位。该术式的技术难点,一是找外环,二是找疝囊。找外环关键在于识别皮下组织的各个层次,不同年龄组织形态差别很大。婴幼儿皮肤薄而有张力,皮下脂肪层厚,脂肪颗粒大如玉米,白色透明,而筋膜下的脂肪颗粒细小而黄,分离完整的皮下筋膜较困难。随着年龄增大,皮肤渐厚,皮下脂肪少,皮下筋膜可提起切开,筋膜下有脂肪。层次清楚,可以显露白色较韧深筋膜,切开深筋膜,沿其内面向外钝性分离可见白亮坚硬的腹股沟韧带,沿此韧带向耻骨结节方向分离则可见到外环外脚及外环口。亦可于术中用手指触摸体会外环位置,在外环部位逐层分离组织直至提睾肌筋膜。一般找到外环,看清外环的界限后就可明确分离与寻找的范围。分开提睾肌筋膜,一般即见色白质韧的疝囊,如找不到,可拉动睾丸使精索有张力,摸到精索,在精索的内前方寻找,如仍找不到,则将精索
  完整提出再仔细辨认,比较安全可靠。切不可分辨不清,看见较韧的组织即切开,往往容易损伤周围组织,尤其是充盈的膀胱[2]。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常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术后复发。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0.5~2cm,术后复发多因术中错误判断,未找
  到疝囊,操作失误所致。我们在术中未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持了腹股沟管的完整,并且不损伤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避免术后因神经损伤引起的腹股沟管肌肉薄弱,从而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几率。切口感染也是复发的重要原因[3]。阴囊血肿也是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预防术后的关键在于术中的彻底止血。由于精索血管丰富,分离疝囊时易受损伤故术中需仔细观察、止血。血肿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创面渗血到组织间形成阴囊软组织肿胀、积血;二是远端残留疝囊内积血。如第一种情况发生,可托起阴囊,局部热敷、理疗促其吸收,需时较久;第二种情况可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有时需多次抽吸配合理疗方可痊愈。术后托起阴囊亦有利于阴囊水肿的消退,本组男性患儿术后均托起阴囊,水肿多在术后2d开始消退,4~5d基本消失。小儿斜疝手术如果延用传统的疝修补方式,手术切口大、时间长,人为地改变腹股沟管正常结构,但并不能减少复发,而且增加了周围重要组织的损伤机会[4]。在病例选择上,对年龄较大患儿、嵌顿疝、巨大疝等不宜采用外环小切口。
  本文采用外环小切口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只要部位正确,疝囊容易找到,可直达内环部,使手术创伤达最小,术后痛苦少,恢复快,术后不需住院,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回家调养,家长容易接受,并且切口顺皮纹方向,切口张力小,切口疤痕纤细,外观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小梅.经外环途径儿童斜庙小切口高位结扎术1860例分析[J].华夏医学,2008,21(2):271-272
  [2] 伍志强.美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探讨[J].医学创新研究,2007,4(5):62
  [3] 吴俊波,黄晓平,林东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584-585
  [4] 丁亚,赵药.小切口庙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庙264例[J].淮海医学,2008,26(2):134-135
  
  作者单位:234100 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符离镇中心卫生院

推荐访问:腹股沟 小儿 临床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yinxinggongzuozongjie/2019/0303/32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