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能治愈吗_血液病患者口腔颌面病灶的治疗与分析

【www.zhangdahai.com--表态发言】

  [摘要] 目的:了解血液病在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帮助。方法:观察75例血液病患者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表现、体征、治疗方案及患者病情变化。结果:通过对大量血液病患者专门调查,97.8%的患者有口腔颌面症状。结论:口腔颌面部病灶中,局部结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是常见症状 ,也是许多血液病的口腔损害表现,称为血液病的口腔表征。而且有些血液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能是其颌面病灶、口腔表征。所以对其了解和认识可有助血液病的早期诊疗。
  [关键词] 血液病;口腔颌面;病灶;口腔表征
  [中图分类号] R714.2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86-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血液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且发病年龄向低龄化、高龄化各年龄段波及。患者发病早期多出现口腔颌面部损伤,表现多样,轻重不等。若考虑血液病的可能,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给治疗带来极大主动性,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本科2003~2009年与血液科联合治疗75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5例,男31例,女44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84岁。发病时间30 d~3年不等。
  1.2 临床表现
  1.2.1 近期出现持续发热,颌面部出现红肿包块,伴有疼痛。抗感染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发热持续不退,病灶大小无明显改变,甚至出现局部液化坏死等现象。
  此类患者典型病例2例,分别为84岁男1例,73岁女1例。平素体健,无不良嗜好。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分别在腮腺部位、下颌体部外缘出现红肿包块,快速增大,高热持续不退,检查全身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现象,无感染征象。排除各种感染可能后,行局麻下取病理活检,确诊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大B细胞型。
  1.2.2 以口腔颌面深部组织感染为典型表现。随诊疗进展,查明另有原因:药源性因素导致骨髓抑制,表现为红细胞系、白细胞系、血小板均严重下降,临床表现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
  典型病例:患者,女,43岁。眶下间隙肿痛明显。局麻下作病灶脓肿切开引流术,有少量脓血性渗出物,作细菌培养:口腔为条件致病菌感染。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后,患者局部情况无明显改善,渗出物变为稀薄、淡黄,无嗅无味液体。全身状况变化较快:出现频繁腹泻、纳差、心悸,伴发热。复查血常规,三系均明显低于正常。其中白细胞≤800/mm3,反复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曾长期服用甲亢治疗药物,未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调整用药。数月前,曾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未作任何处理,直至出现颌面部、口腔继发感染,伴全身多脏器损伤。转入血液科继续治疗。
  1.2.3 口腔黏膜病损,表现多样,轻重不等,以贫血、感染、出血为主。全部患者中 ,有43例出现贫血症状。口腔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和体征。缺铁性贫血,唇、舌、牙龈等口腔黏膜呈白色,对外界刺激敏感,口内有异物感,口干、舌灼痛等;舌丝状和菌状乳头消失而致舌背光亮;有时有舌面小溃疡,味觉迟钝或丧失;口角皲裂、口角炎;严重者口咽部黏膜萎缩而造成吞咽困难。实验室血常规检查呈低血色素型小细胞型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血清含铁量降低,低于9.0 μmol/L。再生障碍性贫血者,苍白的口腔黏膜上出现紫色瘀点、瘀斑或血肿,牙龈易出血,牙龈、牙周、口腔黏膜反复感染;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以粒细胞减少为主),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肿吸收不良。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往往在早期就出现口腔表征,或短期内持续高热,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伴剧痛。龈乳头短期内坏死,出现组织缺损或咽喉部黏膜出现坏死性溃疡,甚者溃疡表面出现灰黑色坏疽。因反复感染出现坏死性龈口炎,有口臭、疼痛、流涎、淋巴结肿大、低热等症状。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常在2.0×109/L以下,粒细胞极度减少。
  如果患者适逢第三磨牙萌出期,多见于17~30岁患者,局部牙龈红肿、糜烂,发展为组织坏死,出现大块状牙龈组织坏死、缺损,颌骨外露,伴有明显疼痛,容易形成较难控制的颌面多间隙感染、脓毒败血症等致死率较高并发症。典型病例为:患者,女,年龄为17岁,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低位阻生,局部牙龈组织红肿、溃破,快速发生片状坏死,颌骨外露。口腔异味明显。患者十分痛苦。口腔科给予局部病灶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溶液交替冲洗,逐渐去除坏死组织,加强支持、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随病情稳定,局部病变趋于愈合。
  1.3 治疗方案
  1.3.1 明确诊断是关键。通过手术、活检术等检查治疗手段明确诊断,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控制感染。口腔病灶局部处理尤其重要:局部药物冲洗,逐渐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口腔卫生,控制感染源,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全身中毒反应。全身应用高效、敏感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毒素的增加、蔓延[5]。
  1.3.2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由于红、肿,局部肿痛,严重影响进食、吞咽活动,加强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2 结果
  血液病患者常有口腔颌面部疾患,部分患者早期以此为主要表现。通过对大量血液病患者专门调查,97.8%的患者有口腔颌面症状。常见有颌面部涎腺包块、淋巴结肿大,牙龈炎、口腔黏膜出血、口腔感染、黏膜溃疡、牙龈肿胀、坏死,甚至出现舌萎缩、味觉异常等表现。
  3 讨论
  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口腔颌面部病变。究其原因,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组织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故常易出血。白血病患者虽然大量白细胞增生,但无抗病功能,患者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低下,常并发细菌真菌感染,成为白血病常见的致死原因[1-2]。
  患者血液凝固机制障碍,表现为易出血。一旦出血不易止住。在咀嚼时,食物与口腔黏膜、牙龈磨擦和挤压,会引起黏膜下毛细血管破损、出血,形成瘀斑、瘀点、黏膜肿胀等[3-4]。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局部抗病能力也弱,口腔是细菌种类较多、易于繁殖的地方。对于肿胀、黏膜,细菌乘虚而入,造成黏膜糜烂、牙龈炎,口腔溃疡。苍白的口腔黏膜,缺乏阻止细菌的能力,溃疡难以愈合。
  口腔颌面部淋巴网络丰富,窦腔较多,受外界抗原刺激较多,早期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易在口腔颌面部形成结节、肿块。因此,对于血液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口腔保护。患者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食时尽量避免口腔黏膜破损。一旦出现口腔症状应及早治疗。另一方面,对一些口腔颌面病灶,久治不愈者,应检查是否有血液病,应对症治疗,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5-6]。
  [参考文献]
  [1]郑麟蕃,张震康.实用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56-758.
  [2]李百周,叶洪涛,施仁达.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2000.
  [3]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7.
  [4]刘战云.白血病与感染[J].白血病,2000,9(1):60.
  [5]周红梅,周刚,周威,等.口腔粘膜病药物治疗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9-210.
  [6]武忠弼.病理学[J].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3-326.
  (收稿日期:2011-01-04)

推荐访问:病灶 病患者 口腔 血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biaotaifayan/2019/0420/8416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