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药物性皮炎误诊分析]连续性肢端皮炎能治好吗

【www.zhangdahai.com--代表发言】

  中图分类号:R75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2-0130-02   【关键词】 药物性皮炎 误诊分析      我科在门诊工作中遇2例药物性皮炎分别误诊为“颜面再发性皮炎和痤疮并发湿疹”,经反复治疗,疾病迁延难愈,后详细追问病史,确诊为药物性皮炎,嘱其停用药物后,病愈。追踪观察,无复发,现将诊治经过总结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例1 患者女性,46岁,系我院后勤工作人员。以面部皮肤发红、瘙痒就诊。该患自2003年6月发病至2006年9月在我科门诊治疗。每发病时无明显诱因,病程长短不定,有时能自愈,反复发作。皮肤科检查:发病时不同程度出现眼睑周围、双眉弓、面颊部、口周、下颌、双耳前或耳廓,重时累及全部颜面,发生轻度限局性红斑和水肿,并有细小糠状鳞屑,红斑有时发展到颈前皮肤,全身其它部位皮肤未见异常,愈后稍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但每次病愈后右下颌有一色素斑较明显,且色渐加深、增大,最后约有1×1.5cm�2大小。
  1.2 例2 患者男性,48岁,系本院工作人员亲属。因后背皮肤瘙痒、流水,于2006年7月来我科就诊,首次皮肤科检查:后背部偏右侧见密集的丘疹、丘疱疹,部分皮疹呈小水疱样,基底潮红,一些皮疹融合成片,表面糜烂有渗液,且结黄痂。后背其它部位见散在的红色丘疹,少量丘疹表面有脓点,并有1-2个红色、暗红色小结节及少量疤痕疙瘩。
  
  2 诊治经过
  
  例1患者多次在我科门诊诊断“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面部红肿、瘙痒明显时,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口服;并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或静点维生素C加葡萄糖酸钙。用药后有时症状能明显缓解或痊愈;有时则疗效较差。曾给予肌注斯奇康注射液(湖南斯奇有限公司生产的卡介苗多糖核酸)1ml×36支,每次1 ml,隔日一次肌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抽血做体外过敏原检测,患者血总IgE偏高,空气组未测到特异抗体,食物不耐受检测血IgG浓度不高,未测到特异不耐受食物。我们也曾按“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治疗,嘱患者禁食或少食甜、油腻、辛辣食物,保持足够睡眠,面部外涂硫磺霜等药物,无效。患者也多次去其它大型医院求治,均诊断“面部皮炎”,继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口服及外涂皮质激素类药物,疗效均同我院治疗。
  一次交流中,患者述有偏头痛病史3年余,有时神经衰弱、睡眠差,长期不定时、不定量自服去痛片或镇静安眠药(药名不详),我们疑反复发作的面部皮炎可能与去痛片或镇静安眠药相关。嘱其停用以上药物观察,最初两个月患者仍服用去痛片或镇静安眠药,但用药次数及剂量较前明显减少,同时观察面部疾病发作频率也较前减少,且症状减轻,经我们劝其停用上述药物,面部症状逐渐消失,病痊愈,追踪观察一年无复发。
  例2患者诊断“聚合性痤疮并发湿疹”。发病时多次做血分析检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口服,局部用0.1%的利凡诺尔湿敷,用药后患者大多能痊愈,但有时病程较长。病重时,曾给予甘利欣(甘草酸二铵)加维生素C药物静点及其它对症治疗。也曾做体外过敏原检测,但空气组和食物组均未测到特异抗体。该患前述症状不同程度、反复发作长达9个月。后经详细追问病史,患者提供因预防和治疗痤疮,近半年多常不定期口服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患者记不清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我们考虑反复发作的湿疹,可能系头孢铵苄所致的药物性皮炎,嘱其停用头孢铵苄。但患者并未重视,后继服药一次,2天后自觉背部瘙痒不适,立即停药,症状自行缓解,停止口服头孢铵苄后,湿疹再未复发,观察3个月病情稳定。
  
  3 讨论
  
  药物性皮炎也称药疹,它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的各种不同炎症反应。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解热止痛药类、安眠镇定药类、抗生素类是最常见的致药疹药物。药疹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可以是免疫性、非免疫性,大多数药疹属免疫性,即低分子量的药物半抗原与大分子物质相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发生抗原作用;或一些药物在降解的过程中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成完全抗原而诱发过敏反应,药物之间可以发生交叉过敏反应。临床上将药物诱发的变态反应分为5型,即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未确定型,药疹可以表现为以上各型反应的任何一型,也可以一种类型反应为主兼有其它类型表现。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药疹多在治疗开始后7-10天经过致敏而出现,但如以前曾接受过同样药物或同类结构的药物治疗,则可于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出现。解热止痛药、催眠镇静药、抗生素可引起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固定型药疹、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湿疹样型也是其中一种,还可表现为其它过敏性皮疹。
  文中所遇2例患者,我们也曾追问用药史,但由于患者医疗知识少,认为所用药物为常用药,而非特殊用药,因重视不够,未与医生及时沟通。例1患者认为偏头痛、神经衰弱是其它科疾病,治疗以上疾病的药物于皮肤科疾病不相关联,因此在皮肤科治疗时没有提及用药史;病例2认为自己平时吃点消炎药也无大妨,总之,上述2例患者各有自己的想法,均未及时、准确将口服去痛片(内含氨基比林和笨巴比妥)、镇静安眠药、头孢铵苄用药史告知皮肤科医生。例1被误诊为“颜面再发性皮炎”,该病约经一周能消退,反复发作时可留有色素沉着斑。文中患者疾病也呈反复发作,但病程长短不定,不能一周消退,这可能于患者摄入药物剂量和时间不定相关,因为一般来说,摄取药物的机会越多,产生药物过敏的频度也就越多,间歇重复应用比长期无间隙的应用敏感较多,本文2例患者均为间歇反复用药。例1右下颌有1×1.5cm�2色斑,且逐渐加重,应该提示皮肤科医生考虑是否为固定性药疹,因为固定性药疹具有色素逐渐加深的特殊临床表现。虽然该患者药疹确与颜面再发性皮炎难以鉴别诊断,但值得总结的经验是,如果我们仔细斟酌二者还是有不尽相同之处,该患病程长,逐渐加重的色素斑应作为我们继续追问服药史的依据。目前药疹仍然缺乏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药疹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除固定性药疹具有特殊性表现之外,多数药疹不容易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同样症状相区别,药疹的诊断有时非常困难,则必须根据病史及发展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反复论证分析作出诊断。我们治疗的2例患者经过追问服药史后,嘱病人停用药物,例1逐渐停药后,病情缓解,最后痊愈;例2继续用药后病情复发,停药后症状消失,疾病痊愈,符合药疹在临床用药后发病,停药后消失,再用药时复发之诊断。2例患者最后确诊为药物性皮炎(药疹)。上述2例患者均属轻型药疹,与颜面再发性皮炎、湿疹同属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虽然由于误诊致治疗经过漫长,但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应用钙剂、利凡诺尔湿敷预防感染均为正确,例2属药物性皮炎湿疹型一种。经过2例病人的治疗使我们体会到: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型药物及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不断增加,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因此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也会不断增加,药疹的发病率会有增高的趋势,其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临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更显重要,医生应多与病员交流,不随便给药并教育病人不滥用药,只有这样才能及早确定药物抗原,阻止患者应用致敏药物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药物性皮炎,减少与杜绝药疹误诊机率,并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倪容之主编.现代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98-403.
  [2]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二版.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29-535.
  [3]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01-2508.

推荐访问:误诊 药物 性皮炎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daibiaofayan/2019/0310/761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