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打嗝_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www.zhangdahai.com--领导讲话稿】

  【摘要】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和疗效,并对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血肿患者52例。结果 治疗患者52例,痊愈49例,死亡3例。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手术操作要轻柔,血肿释放要缓慢。对于包膜肥厚或术后血肿增大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外科;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手术治疗效果好[1]。我科于2005年至2010年共手术治疗慢性硬膜血肿患者52例。现将有关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男39例,女13例。年龄42~87岁,其中65岁以上占40例,占患者人数77%;有明确外伤史者42例,外伤距确诊时间23 d~6个月。
  1.2 本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头痛或头晕,部分患者肢体有不同程度瘫痪,痴呆意识障碍者27例,昏迷13例。
  1.3 本组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双侧血肿5例,单侧血肿47例,低密度改变者32例,等密度改变者15例,混杂密度5例,脑中线结构移位2 cm者5例。
  2 手术方法
  2.1 钻孔引流冲洗术 ①采用双孔法:选择前后两孔的位置,分别位于血肿的前后方相距约4 cm~5 cm,先钻前孔,切开硬脑膜后置入10号硅胶管并予固定,再钻后孔,置入10号硅胶管亦于固定,分别对口冲洗至清亮后分别接无菌引流袋。②采用单孔法选取血肿最厚处钻孔,但避开功能区,切开硬膜缓慢放出血肿并置入10号硅胶管,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后保留硅胶管于血肿腔前方。
  2.2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中行以弧形皮瓣,掀开骨瓣,剪开硬脑膜及血肿外膜,清除血肿及内侧包膜,避免损伤脑组织,术毕于血肿腔及硬膜外置引流管,骨瓣复位[2]。
  3 结果
  52例患者均先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其中24例单孔法,28例双孔法。2例术后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得查CT时血肿腔内有新鲜血块,改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共治愈49例,死记亡3例,死亡原因为:2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多部位脑内血肿,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另1例为患者血肿腔内有新鲜出血,患者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死亡。有并发症13例,癫痫发作3例,脑脊液漏8例,神经损伤2例。
  4 讨论
  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主要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有不同程度脑萎缩,当头部受伤后,脑级织在颅腔内前后活动范围大,脑表面的桥静脉易撕裂出血进入硬脑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层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形成血肿被膜,新生被膜产生和释放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使血肿腔内局部纤维蛋白的溶解活动亢进,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纤维蛋白元缺乏[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有抗凝作用,血肿腔内失去凝血机能,使新生外膜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因而引起血肿增大。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较多,首选为局麻下行钻孔开颅血肿引流术。我院对52例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血肿量2 cm,必要时骨孔可扩大至3~4 cm,引流管需与脑表面平行方向放置,动作轻柔,切记粗暴,避免与脑表面成锐角或垂直于大脑表面置入,使引流管插入脑组织引起损伤出血。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运动无力,复查CT时引流管周围有血肿形成,虽经应用止血促进脑功能恢复药物、高压氧治疗,数月后症状方消失,并酿成医疗赔偿。
  在钻孔术中血肿释放要缓慢,防止血肿排出过快,而使颅压骤然变化发生脑损伤出血。本组有二例患者术后意识障碍加重,CT显示为远部位脑内血肿,考虑与此有关,此二例均为早期患者,引起重视后近年来未再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黎介寿,吴孟超.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3] 江自强,张铭文.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1990.

推荐访问:血肿 手术治疗 硬膜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lingdaojianghuagao/2019/0412/7084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