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和冰糖制什么病_以药做盾,能先发制�病�吗

【www.zhangdahai.com--领导讲话稿】

  "现代人十分重视健康,对疾病很敏感,不仅有病治病,而且预防性用药的观念也很强。稍一出现症状,就忙不迭地服药预防,希望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然而,有时候人们的未雨绸缪,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未雨绸缪,反倒弄巧成拙
  
  2010年7月12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南乡沙石村,上百人因预防性服药而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一名年仅3岁的女孩不幸身亡。出现不良反应的其他村民被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所幸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事得从村里那个出国务工的卢大江说起。2010年5月11日,卢大江被诊断为恶性疟疾,于是7月12日,东兴区疾控中心要求在卢大江接触范围内的人员须进行预防性服药。结果一名先行服药的3岁女孩突然出现头痛、脸色苍白、无力等症状,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村民们服用的是磷酸伯氨喹及磷酸氯喹。这些药适用于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敏感株感染以及急性发作的抑制性治疗,也用于肠外阿米巴病。
  虽然说过敏反应与个体有关,但用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东兴区疾控中心首先排除了药物质量方面的原因。疾控中心使用的是上海某药厂生产的磷酸氯喹片/磷酸伯氨喹片组合包装,属于合格品,是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的,并且发放过程中没有赢利环节。成人是按药品说明书上的药量,一次服用4粒氯喹和3粒伯氨喹,出现不适是属于药物必然反应;女孩的死亡是未按规定减量,服用了成人药量所致。
  此次事件在人们的欷�中渐渐淡去,一个无辜的生命就因为一次不谨慎的预防性用药而消逝了。我们当然希望防患于未然,姑且不论上面的事件归咎于谁,但通过吃药来防病就真的靠谱吗?
  治未病,理想的追求
  病痛是一种折磨,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此,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于是,就开始想尽办法避免疾病,最好能先发制“病”,将“病”制于未发之时。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不治已病治未病”就已成为人类的理想。在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诊断出蔡桓公的潜在疾病,却被蔡桓公怀疑他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好以此居功,结果愚昧的蔡桓公忽略了忠告,最终病入膏肓。我们渴望拥有扁鹊那样的医术,可是理想归理想,实现“治未病”需要许多努力,尝试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危险,就好比内江市的药害事件。用药物作为预防疾病的手段,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智慧,才能达到先发制“病”的目的。
  要达到扁鹊的医术境界,恐怕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健康设置两道防线。
  
  防线一:无病自调
  所谓无病只是相对的,不过是自己还没有感知到疾病,或者疾病还没有发展到出现症状而已。因此,无病自调对于每个人的健康都很重要。根据《黄帝内经》,古人给我们的启示是,调理重在修身养性。首先,保持人体生理状态与自然界谐调统一,按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使身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其次,保持心理状态与社会发展状态协调统一,不要被工作及社会压力打垮,懂得适当调节压力;再者,消除环境致病隐患,可以做些小动作,如睡觉时让手机远离身体等;最后是防衰老性疾病,多进行有氧运动或注意饮食结构,尽量让身体维持在良好水平状态。
  第一道防线视乎自己的养生习惯,忠告再多,也得自己养成习惯才好。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防线二:用药防病
  用药防病,对于某些疾病的初期是必要的。一般预防性用药有两种目的。
  1.防止病原体进入体内或消灭体内潜在的病原体。
  如各种疫苗的接种,或用青霉素类药物预防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外科手术前应用抗菌药预防术后感染等。但是,预防性用药必须处理好病原体―宿主―药物三者的关系。
  四个注意:
  1首先必须了解疾病的潜在病原体,选用对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2不要认为抗感染药物是万能的,或者希望一次性解决问题。必须了解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特点及作用强度。
  3不要盲目使用多种药物。病原体可能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要作好预防或克服耐药性的措施。
  4不要不加分析就使用大剂量,注意药物的起效时间、剂量及疗程是否符合个体情况,以及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总之,漫无目的地用药,弊大于利。
  2.抑制疾病发展,延缓或避免疾病的发生。
  预防性用药常见于老年性疾病的预防。例如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它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脂肪饮食有直接关系。降血脂药如辛伐他汀等具有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而小剂量阿司匹林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所推荐。需要提醒老年朋友的是,这种预防并没有消除病因,所以,需长期持续用药才能达到预防效果,千万不可懈怠,以免发生意外。
  权衡预防性用药的利弊
  用药防病要处理好利(治疗作用)与弊(不良反应),“度”是关键。度是指用药的剂量和时间要合理。不过,有些药物即使把握好“度”,也仍然会发生人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就像前面讲述的事件,成年人即使按规定量服用了抗疟药,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有些药物也不好惹,如青霉素类可致过敏,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磺胺类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和肾损害。不管怎样,对于预防性用药,即使安全性再好,服药后也要密切观察,警惕不良反应,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细节入手,巩固防线
  药物预防是第二道防线。在平时生活中,自己应多注意以下四点,巩固防线,让预防的效果更有力。
  1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开发体检―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体检―康复的环式治未病保健诊疗链。定期体检,便于对身体进行动态观察。不要因为害怕疾病,不愿面对现实而逃避体检,早发现疾病的征兆,就可以在疾病形成初期进行干预――预防或治疗。
  2定期参加健康教育
  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疾病先兆症状的感知度。先兆症状是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疾病的关键。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展了面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即使不出门,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健康科普知识,如乳腺癌自查的各种方法。
  3注意与已发疾病相关的疾病。
  比如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通常跟高血压、肾病等一起发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损伤造成的,若血糖控制得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心、脑、肾、眼等脏器的损伤和病变。大家不仅要关心自身疾病的治疗,更应注意预防并发症。
  4注意各种季节、地区、人群多发病。
  在流行病高发期,如果身体比较健壮,就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若身体虚弱或是易感人群(老人、幼儿及孕妇),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注射疫苗。如果感染上流行病,则要及时就诊。
  总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我们要将制“病”时机把握在自己手里。【110528】"
  

推荐访问:先发 药做盾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lingdaojianghuagao/2019/0422/894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