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嗪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症为什么用异丙嗪

【www.zhangdahai.com--民主生活会发言】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异丙嗪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诊患有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梅尼埃病及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共1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川芎嗪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异丙嗪针剂25 mg,肌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66.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嗪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眩晕症;异丙嗪;川芎嗪
  [中图分类号] R4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05-0022-01
  
  眩晕症是临床急诊常见症状,在青年女性、中老年人中均多发,现中青年男性发病也有增加趋势,一般发作突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或摇摆感等临床症状。现对我院于2006年3月~2008年8月眩晕患者。随机抽取63例,采用异丙嗪联合川芎嗪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收治患者均为急诊就诊者,临床上均有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旋转或摇摆感主要症状,其收缩压在90~140 mmng,舒张压在60~95 mmHg,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肿瘤等,对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功能不全者,对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均不作为观察对象。治疗组63例,男25例,女38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脑动脉硬化16例,梅尼埃病7例,前庭神经元炎4例。对照组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5.2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9例,脑动脉硬化14例,梅尼埃病11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用川弓嗪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异丙嗪针剂25 mg,肌注。以就诊治疗24~48 h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超过48 h电话随访。
  1.3 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疗后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改善为显效;治疗后头晕减轻,无恶心、呕吐,症状大部分改善为有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的,为无效,再进一步查找原因,并改用其他药物。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66.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约43%有思睡感,16例出现口干,2例出现轻度皮疹,未予特殊处理,症状均可自行缓解。对照组有2例出现皮疹,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
  
  3 讨论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眩晕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于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其病理基础大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椎基底动脉或脑动脉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及血管痉挛等有关。一般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症状可减轻,川芎嗪有此作用。而异丙嗪具有镇静、抗组胺、抗胆碱能作用,能阻断毛细血管内皮、神经组织上的H受体,有效的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解除血管痉挛、止吐、防治晕动症。眩晕患者多有焦虑情绪,而异丙嗪可镇静。异丙嗪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症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疗效快,用药方便,是治疗眩晕症的有效药物,很适合急诊科和社区等应用。但对于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症状持续无改善甚至加重或伴发热者,一定要注意与脑血管意外及颅内占位、颅内感染等其他疾病鉴别,以免延误病情,并在使用时注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推荐访问:眩晕 疗效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minzhushenghuohuifayan/2019/0401/497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