跱疮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症状【壮药的形成与发展】

【www.zhangdahai.com--班主任工作总结】

  [摘 要]:目的:概述壮药的形成与发展。方法:从壮药的定义、形成过程、理论体系及其特点、资源与研发、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常用壮药有2300多种,壮药理论体系基本建立并取得初步成果,一批壮药专著相继出版,一批国家及省厅局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并获得成果奖励,壮药的学术地位初步确立。
  [关键词]:壮药 形成 发展
  
  1 壮药
  
  壮药是根据壮医理论诊治疾病使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具有独特的三性,即: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壮药的形成过程
  
  原始壮药萌芽于西周时期,在秦汉时期开始应用并有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壮族的医药经验部分被收入中医书籍,隋唐时期壮医方剂学初露萌芽,至唐宋时期,形成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药灸、药浴、药刮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药治疗方法,明清时期,壮族用药逐渐走向成熟,被收载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稽含的《南方草木状》、李谬、释继洪的《岭南卫生方》及广西各地地方志中,并开办了地方医药教育,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经历代发掘、整理、总结与提高,逐渐形成了壮药理论体系。在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合浦、平乐等地汉墓出土的药材标本,靖西县和云南省广南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证明壮族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认识和使用大量的地产植物、动物、矿物药,展示了壮药学的雏形。柳宗元(773-819年)博采南方当地用药经验,编纂了《柳州救三死方》,书中三个著名的病案方反映了岭南方剂学的进步。
  
  3 壮药理论及其特点
  
  壮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只在古代本草、地方志及博物志中记载,没有形成专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推广应用高度重视,广西对壮药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整理,总结出壮药理论和应用规律,初步确立了壮药的理论体系。壮药的基本理论包括:壮药的命名原则及分类、壮药的鉴定、壮药的栽培和采集、壮药的性味及功用、壮药的加工炮制、壮药应用的基本规律等。壮药的命名分为正名和别名;壮药从大类分为调气药、解毒药和补虚药三大类,按功用细分为解毒药、补虚药、调气机药、通三道两路药、调巧坞药、止血药、止痛药、祛虫药、祛湿药等;壮药的鉴定除基原、显微、理化鉴定外,以“一看、二摸、三闻、四尝、五水浸、六火烧”等壮族传统方法进行性状鉴定;壮医用药比较简便,贵在精专,组方一般不超过五味;喜用鲜药,补虚多配以血肉有情之品;壮药组方以公药、母药、主药、帮药(带药)为配方理论;公药针对阴证而设,凡温补、增强人体抵抗力、免疫力类壮药多为公药;母药针对阳证而设,多为寒凉类壮药,有清热降火、消炎解毒杀菌作用;主药(有些称头药)是针对主要病症或病因的药;帮药是帮助主药治疗主病的辅助用药或针对兼症的药物;常选用在功效方面具有共性的药物作为主、帮药;带药又叫“药引”,是指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所或调和药味的药;壮药常用配伍有三种类型:主公帮(主母帮)或主帮合用,增加功力;主帮公母合用,减轻毒性;主公引(主母引)或公引(母引)合用,直达病所;壮药的用量对一般药物剂量要求不太严格,但对有毒性的药物要求较为严格;壮药配伍注重“反药”和孕妇禁忌,服药期间提倡忌口、忌房事。壮族地区毒物较多,因而壮医药在毒药和解毒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壮医用于治病的毒药有99种,占常用壮药的14%,使用毒药的原则为:单味鲜品外用为多,严格掌握用量,讲究炮制,注意剂型,合理配伍;解毒包括解药物中毒、解蛇虫毒、食物中毒、金石毒、箭毒、蛊毒、瘴毒等,常用的解毒药是:生姜、米醋、绿豆、防风、白点秤、甘草等,特别是甘草、绿豆和糖,在壮族民间有“通用解毒剂”之称。壮医认为,“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因而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虚”成为壮医用药特点之一。壮药使用方法有煎煮法、熏蒸疗法、熏洗疗法、佩挂法、热熨疗法、药锤疗法等19种。
  
  4 壮药资源与研发
  
  壮族聚居地区由于复杂而典型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据调查,广西中药材基原达4623种,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牵头,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民族医药普查,已查明常用壮药有2300多种,验方10000多个。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壮药资源,如罗汉果、肉桂、三七、八角、金银花、蛤蚧、龙血竭、扶芳藤、钩藤、鸡血藤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广西研发生产的30多个著名的中成药产品,处方全部来自壮族民间的验方秘方,原料是广西的主产或特产药材,基本上都属于壮药的范畴。如复方扶芳藤合剂(百年乐)、云香精、正骨水、中华跌打丸、鸡骨草胶囊、妇血康颗粒等等。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功效显著且不易仿制,因而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5 壮药科研与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非常重视民族医药研究工作,先后成立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壮医医院、广西民族医医院、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等10多所民族医药科研、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经过20多年的努力,对与壮医药有关的壮族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考证,收集了一大批壮医药文物、壮医药手抄本,收集壮族民间验方10000多条,制作了10000多份民族医药标本,建立了壮医药陈列室、壮药标本室。出版了《中国壮药学》、《中国壮药原色图谱》、《常用壮药生药学质量标准研究》、《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壮族民间用药选编》、《壮族通史,壮医药》等10多部壮医药专著,发表壮医药论文300多篇。2004年出版的《中国壮药学》以壮医学理论为指导,对壮医药的历史渊源、发展概况、基本理论、应用规律以及现代研究与临床验证等进行了科学、详细的阐述,收录了常用重要壮药500种,确立了壮药的理论体系。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了壮药抗肿瘤、抗病毒、抗艾滋病、抗风湿等研究,这些研究分别列入国家、省、部、厅级科研计划课题。1998年广西实行《民族药品审批办法》以来,已立项研究民族药50多个,通过临床前研究30多个,批准生产20多个。这些产品大部分已由地方标准转为国家准字号新药。一批国家及省厅局级科研项目通过了鉴定并获得成果奖励,“壮药质量标准研究”荣获2003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壮药理论的发掘整理与应用研究”荣获2005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发掘整理与疗效验证研究”获1992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病的研究”获1993年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些成果丰富了壮医药理论内容,奠定了壮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中的学术地位。

推荐访问: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banzhurengongzuozongjie/2019/0330/4412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