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穴位治疗糖尿病(下)|中药治好了我的糖尿病

【www.zhangdahai.com--教师工作总结】

  中消(胃燥津伤)      患者常感胃中嘈杂,多食善饥,烦热汗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小便量多浑黄。中医认为,胃阴胃阳的平衡是保证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阳阴失衡,胃火相对炽盛,故出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等症。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而是被排泄掉,所以身体会逐渐消瘦。“六腑以降为顺”,“火性炎上,易伤津液”。由于胃火偏盛,该降不降,该通不通,故出现便秘。
  治法:以清胃泻火、和中养阴为主。
  选穴:胃脘下俞、胃俞、内庭、太溪。见图1(胃脘下俞与太溪见上消治法)。
  胃俞为胃的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见图2。该穴具有清胃泻火之功。
  
  内庭为阳明胃经之荥穴,在足背,当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3。“荥主身热”,善去热邪。虽然本病胃热并不是实热证,而是“标”,但“标实不去,本虚难补”。按揉该穴有善去胃热之效。
  操作手法:每天上午7~9时胃经经气旺盛时,按揉双侧胃俞穴,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各按揉50次,使局部产生酸胀发热感为宜。内庭穴应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推揉,才能产生较强的感觉。晚上9~10时先用热水泡脚,随后将胃俞、内庭两穴重复做一遍,接着在背部两侧胃脘下俞穴上拔罐6~8分钟,起罐后在本穴上按揉,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各按揉50次,使局部产生热、胀感为最佳疗效。最后按揉两侧太溪,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各按揉50次。操作手法结束后,平卧在床上,全身放松,休息15分钟后即可入睡。
  
  下消(肾阴亏虚)
  
  临床表现尿频量多,尿色混浊,口渴多饮,伴有头晕,视物模糊,脸色发黑,常感腰腿酸软,有时心烦,失眠多梦。中医学认为: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会减弱,出现小便频数,水谷精微不能被吸收而随小便排出;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面色发黑多与肾脏发病有关;肾虚常伴有腰腿酸软无力。同时,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肾不交”,故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等症。
  治法:以滋阴益肾、培元固本为主。
  选穴:胃脘下俞、肾俞、太溪、太冲。
  肾俞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患者取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见图2。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司二便,故可调摄小便,与太溪相配可加强滋补肾阴之功。
  太冲为肝经原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见图4。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脏腑与肝经的虚实,也可治疗肝血亏虚之证。《内经》曰“肝肾同源”,因此本穴又可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各种虚证,具有降虚火引火归源之功。
  
  操作手法:每天晚上9~11时,先用热水泡脚,然后从两侧太冲穴向脚趾方向边推边揉,各推揉50次;接着按揉两侧太溪穴,各按揉50次;最后在背部两侧的肾俞和胃脘下俞上拔罐6~8分钟,起罐后,在二穴上按揉,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各按揉50次。操作手法结束后,平卧在床上,全身放松,休息15分钟后即可入睡。
  作者注:(1)糖尿病患者皮肤极易并发感染,按揉穴位时手法不宜过重,注意不要损伤皮肤。(2)严格控制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饮食中增加蔬菜、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嗜睡,甚至血压下降,循环衰竭,昏迷,呼吸深大而快,呼气中有酮味(如烂苹果味)者,是糖尿病酸中毒,病情凶险,应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抢救。

推荐访问:穴位 治疗糖尿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shigongzuozongjie/2019/0424/937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