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均衡视角吸收《人口论》中的合理因素] 消费者均衡怎么求

【www.zhangdahai.com--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当今社会人口问题已成为世界三大难题,尤其在我国十分突出。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战略。马尔萨斯《人口论》中的适度人口思想与人口均衡有着一定的联系,其中一些思想对我们实现人口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通过阐述《人口论》中一些积极因素,以期为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口均衡;适度人口;生育
  一、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内涵、要求和我国当前人口形势
  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情况下,以人口均衡为特征的社会形态,其具体表现为:人口内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均衡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
  自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为缓解我国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1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5.7‰,总和生育率也早已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可见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矛盾突出和人口分布不合理等问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现有人口总数13.4亿,虽然增长速度呈现下降,但是人口仍然处于上涨态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但是从业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发达国家仍低3年左右;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矛盾突出,老龄化日益加剧,出生性别比失衡持续不断增长;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的趋势没有改变,部分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地区人口超载十分严重。
  而在人口外部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就显而易见。近年来,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意识也逐步提高,但是与人口的矛盾依旧突出。具体表现在:全国经济生产总量(GDP)发展迅速,已升至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也有一定增长,但是速度低于GDP增长(如图1),且水平仍然较低,在全球排名仅为第九十五位;国家用于改善民生的投资很大,但人均拥有的资源却十分有限,社会矛盾趋势日益加重;资源利用率仍然偏低,粗放式生产现象依然存在,对环境破坏性较大的许多工程仍在继续。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归纳起来,我国人口问题可以概括为数量过大、素质偏低、结构与分布不合理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从一定程度上说,其实质与马尔萨斯所谓的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不协调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人口论》中关于人口均衡发展的合理因素
  《人口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在1789年发表的,作为经济学与人口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它准确且直观地概括了人口均衡理论。马尔萨斯认为,食物和性是人所必须的,且性会产生新的人口,而自然法则和社会现实要求人口达到或者趋近于一个“适度”状态,即生活资料与人口相协调发展的状态。然而生活资料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不一致限制着社会达到这一平衡状态,一方面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增加投入的生活资料并不能无限度地促进生活资料的增长,所以只能通过限制人口增长的方式来使人口达到“适度”状态。
  1.均衡人口是对“适度”人口的继承和发展
  “适度”人口的思想萌芽发源较早,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中国古代的孔子都有过相关表述。但真正有实质意义的提出是坎南1888年发表的《初等政治经济学》。但无疑马尔萨斯的适度人口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尔萨斯的适度人口其实就是人口增长保持与生活资料增长基本协调的情况,更强调的是限制人口规模以适应生活资料增长或者说经济发展。
  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们需求不断升级,人口发展的目标已经不仅局限于追求人口规模适度方面,而是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内容。在层次上,它不但要求人口自身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而且要求人口与外部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匹配;在内容上,它不但要求要实现人口数量上的理想状态,而且要求实现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在这一背景下,均衡人口的概念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均衡人口是对“适度”人口的丰富和发展,在外部层面,把单一的“经济”扩充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在内部层面把单一的人口规模问题扩充到人口规模(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
  但就实际而言,均衡人口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要有侧重地分顺序解决各个问题,才能最有效率、最持久、最根本地应对人口问题。而在目前的中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旧是人口规模问题。我国现在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3.4亿。在这种情况下,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以及人口分布问题也受到人口数量问题的制约。
  人口结构(尤其是年龄结构)主要由人口数量转型制约,我国现在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是东部人多西部人少的问题,而是东部、西部人口均超载的问题,东部主要是由于人口众多,西部则是由于环境脆弱,物质条件低下等原因。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固原市)人口密度仅为90人/平方千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人/平方千米,但是根据联合国的相关调研报告,宁夏南部地区仅适合承载人口7-22人/平方公里,可见现实条件下不解决数量问题,分布问题是无从解决的。所以,中国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关键还是通过对人口规模的调控,进而解决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方面的问题。在我国,马尔萨斯的“适度”人口原理,即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相协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只不过这个协调在现阶段更多的是利用生活资料增长的水平去填补之前不协调时遗留下的“差距”,而非进一步扩大人口规模。
  2.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口理论前提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前提是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和两个级数。马尔萨斯虽然没有对人口增长符合几何级数和粮食增长符合算术级数做出详细的论证,但是这两个级数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规律。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基本接近于几何级数,而粮食总量接近于算术级数。
  通过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见图2)却可以发现,1978年以来,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没有明显变化,基本在350-400公斤的范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计划生育的调控基本使人口增长与粮食增长相协调。
  马尔萨斯的最大问题是他忽视了科技进步对于生活资料增加造成的巨大提升作用,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马尔萨斯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每一次科技的提升都是不确定且有一定时间间隔的,马尔萨斯的理论在这段间隔时间是有意义的,例如从80年代(杂交水稻推广以后)到下一个新技术应用之前,从大体趋势看,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以粮食为例)是符合马尔萨斯理论前提。
  3.人口均衡公理范围进一步扩大
  马尔萨斯的公理范围扩大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作用范围有所扩大。有人把马尔萨斯的公理概括为“食色性也”,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食物与性的需求只是人们生存层面的需求。而当今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的时代,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发展层面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快乐生活和自我认同,诸如教育、健康、生活条件的便捷和舒适性、社会的认可程度都是为人们所需要的。然而这些层面的需求受到有限的社会资源制约,所以人口进一步的增加与有限的社会资源构成主要矛盾矛盾。
  其二,标准范围有所扩大。在马尔萨斯时代,只要能解决人的生活用品不足问题就可以,而到了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下的人口均衡型社会,标准就不只限于此,还必须是不破坏生态的平衡、不浪费资源,而这些新的标准也成为了新的共识,例如在坡度大于25度的地方要退耕还林,就是具体的表现。人口均衡型社会下不再是只要能满足人的需求就可以,而是要将人口、资源、环境综合起来去权衡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4.道德性抑制方法应该长期坚持
  道德性抑制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禁欲、晚婚或者不育等预先的手段来抑制人口增加。但是这并不代表道德性抑制就失去了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道德性抑制应该有了新的外延。
  其一,就是人们选择通过避孕的手段妨碍人口的增加而不是无限度地使人口增加,更直接地说,在中国就是通过控制以使自己的生育行为符合生育政策。
  其二,更主要的就是用道德性抑制减少人们对于出生性别的选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医学技术的提升,我国的性别选择现象比较明显,导致了持续30年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目前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已接近120,人口性别结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人口均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道德抑制,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口性别观念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为我国统筹解决人口结构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5.积极性抑制方法应该辩证看待
  《人口论》中的积极性抑制是指自然的、客观的通过提高死亡率扼制人口增长,具体的手段如贫困、饥饿、瘟疫、罪恶、灾荒、战争等。积极性抑制是马尔萨斯整部人口论中最受争议与最令人诟病的内容之一。但是对于这种所谓的“积极性抑制”也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汲取其中合理的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当人口的增加十分迅速,人们的需求超越生活资料或者其他社会资源所能够满足人们的能力,则有限的社会资源与人们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这种不平衡势必引发贫困现象,随着这种矛盾和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实力去掠夺其他人的资源,也就是战争和罪恶,这带来的社会动荡会造成其他的一系列的恶果。
  我们强调这种“积极性抑制”不是提倡在实际生活中用这种手段去控制人口,而是希望引起足够重视,提前运用“道德性抑制”的手段,使人口增长保持一个适度和均衡的状态。
  但绝不能以此来否定社会公平,认为贫困是人们自身带来的,因为造成贫困的根源实际是“初始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这并非是由于贫困人口自身原因造成的,所以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帮扶,帮助其脱贫。
  三、在扬弃中发展,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具有“人口均衡”的合理成分,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均衡社会。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人口规律和自然规律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政策措施。
  第二,继续实行有计划的生育政策,稳定较低的生育水平,宏观上控制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以使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相适应,达到人口与各外部要素的均衡。
  第三,运用“道德性抑制手段”与政府政策相结合,以“道德性抑制”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尤其是性别偏好,让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通过自身的“道德型抑制”选择合理的生育行为,促使人口内部各要素均衡。真正做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合情合理,群众拥护,干部好做工作”。
  第四,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运用科技力量减轻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于人口发展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英)马尔萨斯,郭大力(译).人口论[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汉辉.制度与马尔萨斯的制度观――重读《人口原理》
  [J].人口学刊,2002,(5).
  [3] 王钦池.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特刊).
  [4] 杨中新,左长青.谈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中的合理因素[J].
  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
  [5] 张耀军.构建“三型”社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J].
  人口学刊,2010,(5).
  [6] 朱国宏.马尔萨斯为何没有长眠――重读《人口原理》
  [J].读书,1986,(8).

推荐访问:人口论 均衡 视角 吸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2019/0318/2199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