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结肠小袋纤毛虫

【www.zhangdahai.com--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用粪便检查法对洛阳地区有代表性的7个规模化奶牛场不同阶段奶牛的226份粪便进行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奶牛场结肠小袋纤毛虫阳性率为100%,各奶牛场的感染率在26.32%~66.67%之间,平均感染率为49.56%;各奶牛场EPG在98~345之间。不同年龄阶段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不同,其中犊牛感染率为41.18%,育成牛为70.00%,成年牛为39.77%。
  关键词: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5-0004-02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Balantidiosis)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已知包括人在内的33种动物可以感染该病,人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后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有些病例还可表现为泌尿生殖道感染,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1,2]。目前发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可高达20%~100%[3]。有关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研究较多,但有关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研究较少。徐立新等[4]2003年在江苏发现奶牛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临床病例,并进行了治疗试验,说明该虫体对奶牛具有致病作用。叶秀娟等[5]于2010年调查了浙江金华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发现奶牛场阳性率达100%,平均感染率为63.26%,是奶牛寄生虫中的优势种。洛阳地区近几年来奶牛养殖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多数奶牛场规模较小,存在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人牛混居等问题,因此,了解洛阳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不仅可让养殖人员正确认识结肠小袋纤毛虫对奶牛的致病性,对提高人畜结肠小袋纤毛病的防控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粪便采集
  在洛阳地区奶牛养殖比较集中的区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场进行调查,采用直肠掏粪的方法采集新鲜粪便样品,每份样品不少于50g(每头牛采集1份样品),样品装入洁净塑料袋内,标记后放入冰筒内迅速送至实验室,2~8℃保存,并于24h内检查完毕。共采集样品226份,其中犊牛(小于9月龄)68份,育成牛(9~16月龄)70份,成年牛(大于16月龄)88份。
  1.2 粪便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检查
  先用直接涂片法对每个粪便样品进行检查,每份样品涂3张载玻片,若发现有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或滋养体者记作感染;若用直接涂片法未发现虫体的样品者再用水洗沉淀法对其进行检查。
  1.3 阳性样品中感染强度的确定[6]
  定量取阳性样品适量(A,g),用3~5倍体积的常水混合均匀后,用金属筛网过滤,将滤液以3 000 r/min离心3min,弃去适量上清液,用量筒核定沉淀液的体积(B,mL)。取均匀的沉淀充入虫卵计数器的两个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计数两个计数室内的滋养体/包囊数,以下列公式计算每克粪便样品中的滋养体/包囊数(EPG):EPG=计数器两小方格内的滋养体/包囊数×B/(A×0.2)。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7]
  统计不同奶牛场、不同阶段牛群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用u检验比较不同奶牛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不同阶段奶牛群感染率以及阳性奶牛EPG的差异性。
  2 结果
  2.1 虫体形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较多量滋养体和少量包囊。滋养体呈卵圆形或梨形,周身被纤毛,虫体借助纤毛的摆动可旋转式前行、后退或原地打转;包囊近圆形,不运动,外被两层较厚囊膜。滋养体和包囊内均有1个明显的大核,如图1所示。
  2.2 不同奶牛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洛阳地区的7个奶牛场,这些奶牛场分布于洛阳地区的孟津县(3个)、偃师市(3个),洛龙区(1个)等地,其中存栏400头的奶牛场有2个,存栏200~300头的奶牛场有3个,存栏100头的奶牛场有2个。这些奶牛场基本代表了洛阳地区的奶牛养殖水平。本次调查的7个奶牛场均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奶牛场阳性率为100%。各奶牛场感染率在26.32%~66.67%,平均感染率为49.56%。各场感染牛的平均EPG为98~345。经u检验,不同奶牛场牛群感染率及感染牛的平均EPG存在差异(表1)。
  2.3 不同阶段奶牛感染情况
  由表2可见,犊牛、育成牛、成年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分别为41.18%、70.00%、39.77%;感染牛的平均EPG分别是228、278和236。经u检验,育成牛的感染率及平均EPG均极显著高于犊牛和成年牛(P<0.01)。
  3 讨论
  奶牛的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标准化的舍饲方式减少了奶牛接触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机会,干草和青贮饲料经过干燥和发酵可杀死多数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同时,人们大多比较重视蠕虫的驱除,所以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种类由以蠕虫为主转向以原虫为主。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简单,动物食入的包囊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破壁,释放出滋养体,滋养体在体内以横二分裂法繁殖,并在一定条件下危害动物健康。规模化奶牛场养殖条件下,奶牛个体可近距离接触,带虫牛排出的包囊可通过饲料、饮水及环境设施而感染健康牛,增加了病原传播的机会。本次调查的7个奶牛场均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不同奶牛场感染率在26.32%~66.67%之间,平均感染率为49.56%。平均感染率略低于叶秀娟等[5]在浙江金华地区调查的结果,但育成牛感染率极显著高于犊牛和成年牛,这一结果与之一致。Bilal等[8]报道了巴基斯坦拉维河流域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总感染率为25%,不同性别、年龄和饲养方式的牛差异不显著。Hussanjak等[9]报道了克罗地亚地区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达48%。感染率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饲养方式及卫生管理措施差异有关。
  一般情况下,结肠小袋纤毛虫的致病力不强,其在寄生部位可与宿主呈共生状态,主要以肠壁细胞、淀粉、细菌、粪便中的碳水化合物、红细胞和白细胞等为营养,宿主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宿主的消化功能紊乱,特别是合并感染沙门氏菌时,虫体可乘机侵入并破坏组织,造成溃疡性肠炎,出现腹泻症状。徐立新等[4]报道了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临床病例,病牛初期体温升高,便秘与腹泻相交替,之后主要以腹泻为主,粪便中带有肠黏膜碎片且腥臭,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但不久后又出现反复。发病期间采食正常,但产奶量下降,用甲硝唑治疗后恢复正常[4]。本次调查所涉及养殖场中没有一家使用过抗原虫药,虽然在采样过程中个别奶牛已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如粪样稀薄、恶臭等,但养殖业主或兽医并未认识到该病及其对奶牛的危害性,或是误诊为他病,其采取的措施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王天奇等[10]发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群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极显著地高于健康猪群;曲莉芝等[11]利用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诱发大鼠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这些研究证明,动物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可能与其免疫抑制有关。但有关结肠小袋纤毛虫对牛特别是奶牛的致病机制尚未见到研究和报道,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预防和控制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极为重要。
  考虑到结肠小袋纤毛虫可感染人,造成结肠和盲肠的深层发生溃疡,并可转移至其他组织和器官,因此,奶牛场饲养管理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经口或其他途径感染而造成严重后果[2,12]。
  参考文献:
  [1] 杨月中,曾 丽,李治滢,等.结肠小袋纤毛虫动物感染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7,13(2):39-40.
  [2] 朱艳红,牛安欧,方正明,等.人体泌尿系统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1例[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2):62.
  [3] 蒋金书.动物原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329-333.
  [4] 徐立新,李祥瑞,李春华,等.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3,35(2):30.
  [5] 叶秀娟,吴 媛,李 君.金华地区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奶牛,2010(12):45-47.
  [6] 廖党金.诊断畜禽寄生虫病的一种新技术[J].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5,13(1):8-9.
  [7] 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4-87.
  [8] BILAL C Q , KHAN M S, AVAIS M,et al. Prevalence and chemotherapy of Balantidium coli in cattle in the River Ravi region, Lahore(Pakistan)[J].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2009, 163(1-2):15-17.
  [9] HUSSANJAK M, RAJKOVIC J, BOSNIC S. Endoparasite infections of cattle on family-owned farms[J]. Praxis-Veterinaria-Zagreb,1997,45:87-90.
  [10] 王天奇,董发明,杨光忠,等.洛阳地区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34-35.
  [11] 曲莉芝,顾为望,李晋红,等.免疫抑制诱发大鼠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9,19(1):41-42.
  [12] SCHUSTER F L, RAMIREZ-AVILA L. Current world status of Balantidium coli[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8, 24(4):626-638.

推荐访问:纤毛虫 结肠 小袋 洛阳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tihui/2019/0319/2295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