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56例临床分析] 2018心肌梗死最新指南

【www.zhangdahai.com--教学心得体会】

  心肌梗死是世界上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病因,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是普遍公认的,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心梗发病年龄有提高趋势。而冠心病的致命表现形式是急性心梗,虽然年轻人的心梗存活率比老年人高,但长期病死率仍不容乐观。为探讨青年人急性心梗发病的规律,回顾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56例青年人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18~44周岁,平均31.5岁,男54例,女2例。均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ST段提高,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谱的改变。其中临床诊断为前壁心梗39例,下壁心梗5例,下壁加正后壁心梗2例,高侧壁心梗2例,前间壁心梗3例,下壁加右室梗2例,广泛前壁心梗2例,非ST抬高型心梗1例。
  1.2 危险因素 本组患高血压病2例(4.3%),高脂血症16例(34.8%),糖尿病2例(4.3%),吸烟32例(69.6%),体重指数超标者18例(39.1%),酗酒14例(30.4%),心血管病家族史3例(6.5%)。
  1.3 触发因素 本组发病前学习工作过度劳累18例(39.1%),情绪激动7例(15.2%),大量吸烟20例(43.4%),暴饮暴食6例(13.0%)。
  1.4 血脂变化 血清胆固醇增高13例(28.6%),甘油三脂增高15例(32.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14例(30.4%)。
  1.5 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心梗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镇静止痛,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左室重构,保持大便通畅,对症等治疗。经尿激酶溶栓治疗10例(17.9%),血管再通5例(50%),治愈55例,转院行介入治疗1例。
  2 讨论
  青年人AMI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压力增大,患病率有增高趋势。青年女性AMI少见,本组仅2例。青年人AMI发病急骤,既往多无心绞痛病史,大多以剧烈持续胸痛起病,呈典型AMI临床过程。但预后较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病死率低。
  青年人AMI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其促发因素有短时间内大量吸烟、过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生活方式,如:饮食、体力活动、应激及嗜好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使青年人过早的暴露了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等之中,致使年轻人过早的患上心血管疾病,甚至AMI。吸烟是本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大量吸烟。吸烟引起青年AMI的发生,已被很多临床研究证实,吸烟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2~6倍,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吸烟年龄越早,烟量越大,其危险性越大。可能的机制是:(1)大量吸烟可使血液中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浓度升高,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氧,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脂侵入动脉壁,成为动脉硬化的开端。长期吸烟使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2)吸烟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包括冠状动脉)收缩和血压升高,降低血浆HDL,升高血浆LDL,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能力增强,血管阻塞改变血流特性,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而发生心肌梗死。
  其次,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血脂代谢紊乱可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增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降低TC及LDL C的治疗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具有肯定的效果:血浆三酰甘油(TG)升高1 mmol/L,男性心血管病危险增加32%,而女性增加了76%。
  大量饮酒是青年人AMI又一重要危险因素[2]。饮酒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事件的影响目前认为与数量有关。本组资料表明,患者饮酒里高且量大频繁,提示长期过量饮酒是青年人AMI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心血管阳性家族史是青年人AMI的又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报道认为初次发生AMI越年轻,其亲属中冠心病的发生越普遍。
  综上,青年人急性心梗临床特点总结如下:①评述健康,病前多有明显病因,如:大量饮酒、吸烟、过度疲劳、清闲波动;②起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多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或突发性胸闷、胸痛、心慌、乏力。发生在下壁者常伴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痛等[3]。也有少数伴发心率失常及心源性休克;③青年人AMI以男性为主,多与男性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加上外环境与体内雌性素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龄女性有关。(4)青年人AMI病前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多。据报道,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占青年人AMI 90%以上,说明青年AMI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首要病因。在此基础上继发冠状动脉痉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电生理紊乱和严重心律失常,进而血栓形成致心肌坏死。(5)发病部位多见于前壁、下壁。(6)AMI后心功能常保持在良好稳定状态,预后较好,病死率低,易于治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 302.
  [2] 叶珩,廖洪涛,等.急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7):28 31.
  [3] 张行炜,葛均波,等.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3):199 201.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青年人 临床 危险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tihui/2019/0412/7142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