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疗胸痹30例疗效观察】 温胆汤泡脚的禁忌

【www.zhangdahai.com--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胸痹;温胆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45-01   温胆汤一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古人用以治疗肝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心悸不安,口苦呕涎之症。笔者在临床中,根据该方的组成特点,灵活加减,用以治疗痰浊内阻所致胸痹,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胸痹中痰浊内阻型拟定。症见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脘痞肢重,痰多口粘或痰多黄稠,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2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65岁;病程15 d~12 a。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等确诊为冠心病。
  2 治疗方法
  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处方:法夏15 g,陈皮12 g,茯苓15g,枳实15 g,竹茹12 g,丹参20 g,檀香15 g,瓜蒌壳15 g,延胡索15 g,川连6 g,乳香12 g,没药12 g,甘草3 g。2天1剂,水煎,早、中、晚各服200 mL。20 d为1个疗程。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甜腻之品。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胸痹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2例,好转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55岁,患胸痹之症10余年,常于夜间因胸痛憋闷而醒,醒后胸中如有重压之感,痛时汗出,喘息不得安卧。近来发作增频,不分白昼,随时发生,有时痛彻心背,痛苦之征难以名状,虽经西医多方治疗,但仍难以减少发作次数,遂求治于中医。诊见患者形体肥胖,动则喘息,颜面微浮,脘痞肢重,痰多黄稠、口苦口粘,心烦难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时有结代。据此脉症,乃痰热痹阻胸中,心脉瘀阻而致,拟温胆汤合丹参饮加减:法夏15 g,陈皮12 g,茯苓15g,枳实15 g,竹茹12 g,丹参20 g,檀香15 g,瓜蒌壳15 g,延胡索15 g,川连6 g,乳香12 g,没药12 g,甘草3 g。本方连服10剂,发作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偶遇夜间胸闷而醒,已无明显疼痛,继服20剂,治疗近2个月,未见复发,嘱继服本方,观察3月余,疗效巩固。
  按:胸痹,多为痰浊痹阻心脉所致,临床可表现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中憋闷,时作时止。如痰浊化热,痰热痹阻者,可兼见心悸失眠,口干口苦,舌苔黄厚而腻等,此型胸痹,治疗时用温胆汤合丹参饮,以温胆汤清化痰热,丹参饮行气活血。胸闷明显者还可加瓜蒌壳并重用以宽胸除痰;胸痛甚者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以加强活血定痛之效,故获良效。
  5 体会
  温胆汤一方,虽为温胆而设,但去其生姜之温,大枣之滞,则燥湿和中,其性平和,其稍加清热之品,则变其为清热化痰和中之剂,临床用于多种疾病而由痰热壅遏中州,胆胃不和所致者,每能获得良效。但其运用之时,必须具备痰热征象,其中除主病之外,伴症当以口苦为第一要症,其次则为苔黄而腻,胸脘痞闷;致于体丰神疲、食不知味等可为佐症,如若俱备者,痰热之象无疑,即可选用该方加减化裁,以清热除痰,燥湿和中,使其中州清,上下通达,无壅无滞,生机勃发,从而达到疾愈而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1-05-06)

推荐访问:胸痹 疗效 观察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tihui/2019/0424/927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