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_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www.zhangdahai.com--中国梦作文】

  [摘要]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1型糖尿病的病因较明确,2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很清楚。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而不同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发生的外部原因。本文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等几个方面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37-0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5亿(我国约有3000万),预计21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3亿[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迅速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第3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但目前该病病因还不十分明确,因此,探讨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等几个方面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1遗传因素与2型糖尿病
  
  1.12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3,4],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4]。H Li等[5]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6]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还有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7,8]。
  1.22型糖尿病的种族差异
  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较大差异。在美国非白种人患病率比白种人高2~6倍。经9年的随访发现男性黑人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是同一环境中白人的2.4倍,女性为1.5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9]。经过多变量调整后,我国台湾地区高山族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客家人的1.44倍,是闽南人的1.27倍[10]。
  1.3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应用这些遗传学分析方法发现了一些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关联的染色体区域和基因,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初步确定的基因有:①与糖代谢关联的易感基因如胰岛素受体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2基因等;②与脂代谢关联的易感基因如胰岛素抵抗因子、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7基因、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等;③与其他路径关联的易感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α、线粒体基因等。
  目前研究的候选基因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β肾上腺素能受体、载脂蛋白E、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各种解偶联蛋白、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醛糖还原酶及钙蛋白酶10等[11]。
  
  2环境因素与2型糖尿病
  
  2.1年龄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O~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2]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3]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2.2肥胖与2型糖尿病
  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现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体质指数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均保持一致性。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中,超重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超重者,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5倍[14]。我国11省市的调查发现,DM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患DM的危险(RR)为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的RR达3.43[15]。Wang等[16]研究发现随着腰围的增加,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增加,腰围最高者其患糖尿病危险增加了12倍,而腰臀比及体质指数最高者患糖尿病危险分别增加7倍和8倍。有研究发现[17],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贮存量过度,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并以有毒性的神经酰胺、长链脂酰辅酶A及神经鞘脂类形式堆积于肌肉、肝、胰腺和动脉等处,导致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降低,从而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引发胰岛素抵抗甚至2型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脂肪细胞还可通过释放乙二腈、抵抗素、TNF-α及IL-6等物质参与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此外,肥胖与糖尿病在遗传学上可能有共同的背景,已知肥胖基因、瘦素受体基因、解偶联蛋白l基因及β肾上腺受体基因等的变异均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2.3高血压、高血脂与2型糖尿病
  许多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这可能与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美国糖尿病协会(DAD)报告,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子[18]。流行病学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糖尿病患者至少1/3以上合并高血压,并发肾脏损害者高血压患病率达70%~80%[19]。苏联群等[12]研究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以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来反映血压与糖尿病的关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只有SBP进入回归模型。提示收缩压(SBP)相对于舒张压(DBP)对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更具有危险性,因此推测针对SBP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和效果。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同时与其他多种机体代谢异常有关,高血脂既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能导致和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国内研究表明[12],三酰甘油(TG)与糖尿病有关。经多因素分析调整后,TG仍与2型糖尿病存在关联(OR=1.256),提示高血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2.4早期营养与2型糖尿病
  有人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和增加发生IGT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20]。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岛β细胞的发育。
  2.5社会经济状况与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富裕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在不发达国家,富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穷人。我国1994年的调查亦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经济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
  2.6妊娠期糖尿病(GDM)与2型糖尿病
  O"sullivan等[21]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研究中,测定752例孕妇口服100克葡萄糖后血糖,初步制定了诊断GDM的OGTT值,经产后追踪发现根据此标准诊断的GDM与孕妇将来2型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随后许多学者对GDM进行了大量研究,均发现GDM妇女将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升高。美国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产后3~6个月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为5%,追踪5年后发现其危险性增加到47%。在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中15年内有40%发生2型糖尿病[22]。另有研究发现妊娠次数多者较妊娠次数少者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多见。母亲在孕期发生糖尿病,其孩子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远比父亲患有2型糖尿病或母亲虽患有糖尿病但未发生在孕期的孩子高。
  
  3生活方式、行为因素与2型糖尿病
  
  3.1体力活动不足与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分析其原因认为,体力活动及体育锻炼可增加胰岛素活性标志物的效应,从而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23]。马林茂等[24]对我国11省市的糖尿病调查结果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体力活动与休闲时的体力活动减少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糖尿病重要干预措施之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病毒感染和自体肥胖的机率,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自身免疫可对糖尿病的预防具有一定作用,故应大力提倡全民体育锻炼。
  3.2饮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
  高饮食也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学者认为,饮食支出的高低能部分反应居民的富裕程度。富裕的家庭和地区其饮食支出往往高于贫穷和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脂肪摄入量也往往较高,促进了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是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国内张毓洪等[25]研究表明,喜欢甜食和经常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同样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长期摄入含油脂大的食物导致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及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从而形成对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荷,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3.3吸烟、饮酒与2型糖尿病
  有关糖尿病的研究中,单纯用吸烟和饮酒与否来分析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时,往往不能看到它们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当采用吸烟和饮酒指数来分析吸烟和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可以看到吸烟、饮酒指数与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6]。瑞典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27],每日吸烟≥20支者,患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为1.64。孙宏等[28]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Rimm-EB等[29]报道一项对美国114247名护士的12年纵向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吸烟者相比,每天吸烟25支以上的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为1.42。Koppes LL等[26]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6g/d其相对危险度为0.87;适量饮酒者:6~12g/d、12~24 g/d、24~48 g/d,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70、0.69、0.72;大量饮酒者:≥48g/日,与不饮酒者相比其相对危险度为1.04。这表明在过量饮酒致2型糖尿病的同时,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30]。
  3.4职业因素与2型糖尿病
  生活节奏快和精神压力大是糖尿病的诱因。2型糖尿病发病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强度平均值和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强度平均值密切相关。从事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大的工作人员更易发生2型糖尿病。有研究显示[25],科教、医务工作者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的原因有两点:其一,科教、医务工作者的静坐生活方式,体力活动较少;其二,科教医务人员的精神压力较大。
  
  4小结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发病的,仅有遗传因素或仅有环境、行为因素引起者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由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或相互作用所致。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而多种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可能是诱发糖尿病发生的外部原因。糖尿病家族史、累积吸烟量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饮食、缺乏锻炼、喜食甜食及油腻食物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卫生宣传教育进行积极干预,使人们自觉地校正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倡导健康合理的饮食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倡全民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血压和体重,防止高血脂,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潘柏中. 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检验项目评价[J]. 中华医学杂志,2003, 83(3):169-171.
  [2] 李立明. 流行病学进展[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4- 88.
  [3] Rotter J, Rmoin DL. The genetics of the glucose intolerance disorders[J]. Am J Med,1983,70:116.
  [4] Pemmtt MA. Genetics of NIDDM[J]. Diabetes Care,1990,13:1150.
  [5] Hli R,Isomaa MR,Taskinen L. Groop and T Tuomi.Consequences of a family history of type1 and type 2 diabetes on the phenotyp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00, 23(5):589 -594.
  [6] 沈洪兵,俞顺章,徐耀初,等. 2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l999,33(4):206.
  [7] Cokcel A,Ozsabin AK,Sezgin N,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dana,southern province of Turkey[J]. Diabetes Care, 2003, 26(11):3031-3034.
  [8] Pannacciulli N,Giorgino F,Martin RA,et al. Effect of family history of type 2 diabetes 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adult women[J]. Obes Res,2003,11(10):1232-1237.
  [9] Brancati FL,Kao WH,Folsom AR,et a1.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frican American and white adults:the atherosclerosisd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 Jama,2000,3(283):2253.
  [10]柳剑.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230-232.
  [11] 柳剑,蓝绍颖.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230-232.
  [12]苏联群,王志宏. 乌鲁木齐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 新疆医学,2009,39:19-23.
  [13] 唐晓君,张素华,李革,等. 重庆地区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0-12.
  [14] 华琦,汤哲. 北京市老年人群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18.
  [15] 富振英,马林茂,王克安,等. 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特征[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125.
  [16] Wang Y,Rimm EB,Stampfer MJ,et a1. Comparison of abdominal adiposity and overall obesity in predicting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men[J]. Arn J Clin Nutr,2005,81(3):555.
  [17] 张维忠. 肥胖、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J].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284.
  [18] Pemmtt MA. Genetics of NIDDM[J]. Diabetes Care,1990,13:1150.
  [19] Rotter J,Rmoin DL. The genetics of the glucose intolerance disorders[J]. Am J Med,1983,70:116.
  [20] 张丽华. 糖尿病发展趋势及预防措施[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1997,5(4):187.
  [21] O′Sullivan JB,Mahan CM. Criteria for 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in pregnancy[J]. Diabetes,1964,13:278-285.
  [22] Bloomgarden ZT.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60th Scientific Sessions, 2000: diabetes and pregnancy[J]. Diabetes Care,2000,23:1699.
  [23] Bjorntorp P.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middle-age physical well-trained men[J]. Metab Clin Exp,1992,11(10):37.
  [24] 马林茂,富振英,王克安,等.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5):262.
  [25] 张毓洪,陈启众,贺宝福,等. 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2):95-97.
  [26] Koppes LL,Dekker JM,Hendriks HF,et a1.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lowers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a meta-analys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 Diabetes Care, 2005, 28(3):719.
  [27] Carlsson S,Midthjell K,Grill V. 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but a decreased risk of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an 11-year fo1low-up of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the Nord-Trondelag study[J]. Diabetologia,2004,47(11):1953.
  [28] 孙宏,袁重胜,喻遁曼,等.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5,12(1):20.
  [29] Rimm EB,Manson JE,Stampfer MJ,et al. Cigarette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diabetes in women[J]. Am J Public Health, 1993, 83(2):211.
  [30] Carlsson S,Hammar N,Grill V.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1 studies indicates a U- shaped relationship[J]. Diabetologia,2005,48(6):1051.
  
  (收稿日期:2009-11-18)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糖尿病 危险 因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zhongguomengzuowen/2019/0421/8759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