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行滞汤联合力平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4例临床观察:清肝化滞汤

【www.zhangdahai.com--法律论文】

  关键词:清肝行滞汤;力平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4-0049-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1]。是一种多发、常见的疾病,西方国家人群中约有20~30%的人可发生本病[2]。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3],已成为发达地区和富裕阶层第一大慢性肝病[4]。迄今,本病的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明了,也无明确有效的药物,尤其西药无相关的治疗[5]。目前,主要采取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合理膳食、增加运动量、酌情选用药物等加以治疗[6],但总体效果欠佳,且药物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常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7],极大地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笔者于2007年7月~2010年8月用清肝行滞汤联合力平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68例病例均为2007年7月~2010年8月期间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27~73岁,平均(58.7±4.84)岁;病程6个月~12.5 a,平均(6.5±1.3)a;体重(72.5~92.5)kg,平均(81.46±5.34)kg;体重指数(BMI)(29.87~43.45)kg/m�2,平均(35.42±6.14)kg/m�2;伴2型糖尿病31例,高血压病56例,高尿酸血症45例,轻度脂肪肝11例,中度52例,重度21例。对照组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31~74岁,平均(61.24±4.78)岁;病程7个月~13.6 a,平�均(6.9±1.5)a�;体重(69.5~89.5)kg,平均(80.41±5.76)kg;体重指数(BMI)(29.58~41.36)kg/m�2,平均(34.28±6.35)kg/m�2;伴2型糖尿病33例,高血压病59例,高尿酸血症48例,轻度脂肪肝10例,中度56例,重度22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和体重指数、合并症、脂肪肝分级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8]所规定的的标准;②中医证候诊断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规定。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③年龄18~75岁,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④无心、肝、肾、脑、造血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否认妊娠、哺乳期。⑤试验前1个月未服用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治疗。力平脂20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清肝行滞汤,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清肝行滞汤组成:茵陈20 g,苦参9 g,垂盆草30 g,田基黄30 g,菊花9 g,草决明9 g,柴胡9 g,青皮9 g,丹参30 g,生山楂20 g,郁金20 g,陈皮9 g,白术15 g,泽泻20 g,甘草6 g。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作CT(测CT值)、B超、肝功能(ALT、AST、Υ-GT)、血脂(TG,TC、HDL-C、LDL-C)、空腹胰岛素、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尿酸、心电图及血、尿、粪常规等。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P�[9]相关标准制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血脂、B超恢复正常,肝/脾CT比值>1,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指标下�降>50%�,TC下降≥20%或TG下降≥40%,B超基本正常或近场回声稍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血管状结构可见,肝/脾CT比值改善一个等级,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未恢复正常但指标下�降≥20%�,TC下�降≥�10%或TG下降≥20%,B超基本正常或近场回声稍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血管状结构模糊情况有所改善,肝/脾CT比值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肝功能、血脂、B超未达上述要求,肝/脾CT比值无变化或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0.05)。见表4。
  2.3.5 2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LE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UA)变化比较 治疗组FINS、LEP、HOMA-IR、UA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NAFLD是一种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多种原因和疾病可诱生本病,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被广泛认同的是“二次打击”学说。一系列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对抗(IR)密切相关,认为多种因素引起的IR,导致外周脂肪动员增加,游离脂肪酸增加,肝脏脂肪代谢障碍,使甘油三酯合成增加,排泄减少,肝细胞内脂肪贮积,细胞脂肪变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反应,启动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过程,产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形成对肝脏的第二次打击,进一步加重对肝细胞的损伤。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肽类激素,能反馈性地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增加能量释放,促使机体减少摄食。瘦素水平过高就会造成瘦素抵抗。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瘦素与胰岛素对抗、代谢综合症及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0]。
  力平脂是第二代苯氧芳酸类药物,能抑制VLDL和TG的生成并使其分解代谢增多,降低血LDL、TC和TG;还使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A生成增加,同时升高HDL。并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但本药使用过程中常发生胃肠道、神经系统等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NAFLD属中医学“胁痛”、“积聚”、“肝癖”等范畴。缘起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等,日久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湿自生;湿阻气滞,郁而化热;气滞血瘀,气血交滞;热毒痰湿、滞气瘀血久蕴于肝,则酿生本病。笔者认为本病中医病机为热毒痰湿,气滞血瘀。
  清肝行滞汤以茵陈、苦参清肝化湿;垂盆草、田基黄清解肝经热毒;菊花、草决明疏解肝经风热;柴胡、青皮疏肝理气;丹参益气血、散瘀血;生山楂散血和胃;郁金行气活血;陈皮、白术健脾化湿;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奏清热解毒,健脾化湿,行气活血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方中茵陈具有保肝利胆、抗病毒和降血脂的作用[11];苦参碱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能力而改善血脂紊乱、保护肝功能[12];垂盆草、田基黄均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13~14];草决明能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明显增加血清HDL-C的含量及提高HDL-C/TC比值,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并能反馈调节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并有保肝作用[15];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的作用,促进脂肪在肝中的氧化,降低肝组织中脂肪含量,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16];生山楂具有减轻脂质在器官沉积,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16];陈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降低胆固醇、VLDL、LDL、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17];泽泻中有多种降血脂药理活性的成分,泽泻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均有良好的降脂作用[18]。
  清肝行滞汤联合力平脂治疗NAFLD能显著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调节和降低血脂水平,降低FINS、LEP、HOMA-IR、UA等指标,其功效和作用同时为祖国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
  本临床观察表明,清肝行滞汤联合力平脂能多方位、多靶点有效地治疗NAFLD,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如NAFLD此类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日益增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类疾病治疗上有较大的空间和优势,应进一步加以总结、运用,这也是本临床观察给予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01~2104.
  [2]刘思纯,马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J].新医学,2010,�41(7):�478~481.
  [3]陈和.健脾清肝汤治疗脂肪肝40例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6(4):215~216.
  [4]田大虎.五杞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5):660~662.
  [5]陆伦根,曾民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行为纠正、饮食和运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138.
  [6]李羽佳,孙小单.脂肪肝的治疗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3):278~280.
  [7]曹爽.脂肪肝的并发症[J].肝博士,2010,(4):38.
  [8]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J].肝脏,2006,11(1):�68~�7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89.
  [10]钟楚锋,曹小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素、TNF-α的检测和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024.
  [11]魏建华,刘学敏.茵陈的现代药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43~744.
  [12]袁良杰,卢霞.苦参碱对高脂肥胖大鼠体重、血脂和过氧化能力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062~2064.
  [13]张洪超,兰天,张晓辉.垂盆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5,27(3):1201~1203.
  [14]王晓炜,张大威.田基黄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3):183~186.
  [15]雷艳红.草决明的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8,(6):53~54.
  [16]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6~387.
  [17]童红梅.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3):7.
  [18]黄珍,刘咏松.泽泻降血脂药理作用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5):55~56.
  (收稿日期:2010-12-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肝病 脂肪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falvlunwen/2019/0424/9293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