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成教育中提升素质]青少年素质的提升主要靠家庭养成

【www.zhangdahai.com--经济论文】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养成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对于学生来讲都将终生受益。
   一、在民主讨论中养成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自作主张地制定教育规范,然后强迫学生去执行。其实,这是我们教育管理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是主人,教师就是要发挥他们主人翁的作用。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所以要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就要让学生觉得:这是我所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帮助很大。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的结果。
   我所任教的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从建校伊始,就实行全校每日收看“新闻联播”的制度。然而许多初一学生刚来到的时候,对此很不理解,部分学生认为“新闻联播”太枯燥太乏味,更有甚者认为看“新闻联播”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耽误学业。了解到学生中种种不良情绪,我在班中召开了名为“事事关心”的主题班会。首先,我用著名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导入班会的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收看‘新闻联播’的意义”,争取小组获得较为一致的看法;最后,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上讲台进行交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最终全班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其一,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新闻联播”是学生了解国事、天下事的窗口,由“封闭”变成“不封闭”,既消除了家长对孩子“坐井观天”的顾虑,又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其二,看“新闻联播”同样是学习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写作材料,也可以为思想品德考试的时事部分作积累。其三,看“新闻联播”还可以学讲普通话,主持人的普通话是学生学讲普通话的活教材。通过讨论对比,学生“看新闻联播不好”的想法不攻自破。顺理成章地,收看“新闻联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在班规班约中养成
   立规矩对习惯养成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我发挥集体的力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人都写上认为要立的几条班规,然后收集整理,集腋成文,形成符合班级特点的班规班约。例如班上许多学生来自乡村,将一些生活陋习带到了集体生活中。针对这些情况,班上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衣着整洁大方,不赤膊光身、坦胸露背,不穿拖鞋进教室;课间时,在教室和走廊上不大声喧哗、打闹;教室及走廊内要保持清洁,不乱涂、乱画、乱丢、乱倒;宿舍内务要整齐统一,不乱摆、乱放日常用品及床上用品,宿舍内地面保持清洁不潮湿,走廊无积水和乱扔垃圾现象;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不叫他人侮辱性外号,不说粗口;不在任何公共场所扔垃圾,等等。
   但是,作为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单靠成文的班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各项操作性强的制度来维护班规班约的权威性。譬如在进行特色教育“三个讲”(即讲礼仪、讲卫生、讲普通话)活动中,虽然班规明确要求大家在校必须讲普通话,但十多年讲方言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与人交谈时一不小心方言就脱口而出,这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监督学生。一开始班会讨论决定按学校规定实行扣操行分的方法,即每次不讲普通话的学生扣操行分一分。不久,从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显示,讲普通话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但还有一部分人不讲或有时不讲,怎么办?经班会讨论又决定:有不讲普通话者,除实行扣操行分一分的规定外,还要写一份“不讲普通话原因”的五百字“说明书”。如此,班内不讲普通话的现象方逐步杜绝,讲普通话的习惯也渐渐养成。
  三、在实践活动中养成
   中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实践性课程。这种新型的课程形式核心是有效的实践过程,推动教育走向个性、体验和反思的内涵层面。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如在重阳节那天,我带领班上的学生去阳明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前我先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明孝亲敬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美好的道德。古人还说‘夫孝,德之本也’,就是说孝亲敬老是各种道德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个礼仪之邦,孝亲敬老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把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感恩赡养、尊敬扶助,不仅作为责任和义务,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成为人类美德和亲情的需要。希望同学们争做一个有孝心和爱心的人。”一番激励后,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踊跃。在敬老院,有的打扫房间卫生,有的洗衣服钉钮扣,有的陪老人聊天或是读报纸,有的为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大家满载着老人们赞美、感激和殷殷祝福回到学校后,我趁热打铁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同学们,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真正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如那些孤寡老人和孤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敬老爱幼作为一个好习惯保持下去!”从后来收集到的五十多篇学生活动总结与反思,以及多位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次活动对促进学生养成“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的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像这样,我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祭扫烈士陵园、去车站打扫卫生,号召毕业班的同学为学校种下纪念树,等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到付出之乐,还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在言传身教中养成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靠教师去直接实施。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权威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初中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记得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件事:“昨天中午我在饭堂值日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地上有张5毛钱的人民币,排队打饭的学生一个紧挨一个从钱的旁边走过,可是就没有人俯下身子把钱捡起来。我就一直在想:现在的家庭富裕了,懂得珍惜对学生真的就过时了吗?”正当我振振有词感叹的时候,“最后怎么样了?老师,你把钱捡起来了吗?”学生的问话让我始料未及,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突然发问,我心慌、脸红、后悔……此时,我知道在事实面前,任何华丽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这节班会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醒悟到假如当时我做到了俯下身子把钱捡起来的话,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细微的动作所起的作用远远要比我上一节班会课好得多。从此以后,我坚持在教室走廊、责任区、学生宿舍,乃至学校任何公共地带,只要看到有纸屑、食品包装袋、瓜皮果壳之类的垃圾,总会毫不犹豫地弯下身将其捡起,扔到最近的垃圾箱里去。就这样,在我的影响下,班上绝大部分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学会了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个地方,都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地面,凡是能捡起的垃圾无论有多脏都会想办法送到垃圾箱去。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在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时,我们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推荐访问:养成 素质 提升 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jingjilunwen/2019/0317/185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