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附子与桂枝、肉桂的配伍特点]肉桂附子桂枝干姜

【www.zhangdahai.com--理工论文】

   【摘要】 附子、桂枝、肉桂是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中的三味药物,因其药性峻猛,故能治愈多种疑难痼疾。通过探讨附子与桂枝、肉桂的配伍特点,便于我们厘清桂枝、肉桂与附子配伍的不同性能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 附子;桂枝;肉桂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生子根。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要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桂枝为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功效为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疼痛,胸痹痰饮,经闭�瘕等病症。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粗枝皮,味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源,主治阳痿、宫寒、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阴疽。以上观之,桂枝、肉桂同为樟科植物肉桂,一为嫩枝,一为干皮。桂枝善于通阳,其性走而不守,故对水湿停聚有效,伍用附子则温阳强心而通脉;而肉桂善于纳气,其性守而不走,故对命门火衰效佳,伍用附子则补阳益火。因此对附子、桂枝、肉桂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把握,有助于在临床治疗疾病时更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兹将桂枝与附子配伍及肉桂与附子配伍特点浅述如下。
  1 附子配伍桂枝的方药特点
   附子配伍桂枝,二者相须为用,辛热之性相投,均为阳中之阳,辛温通阳,发散通经,作用之力由内达外,温通内外,能温达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可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多种病症[1]。《伤寒论》中有20张附子方,其中桂枝配伍附子的方药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乌梅丸等5张方。《金匮要略》中有23张附子方,其中桂枝配伍附子的方药有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竹叶汤等5张方。《金匮要略》中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见于《痉湿�病篇》的湿病篇,原文与方药均与《伤寒论》相同。兹将其介绍如下:
  1.1 用于阳气虚弱 桂枝与附子均具有辛热散寒作用,但桂枝之辛以温为主,而附子之辛以热为主,桂枝辛温则重在温阳,附子辛热则重在壮阳,两药相互为用,即温阳又壮阳,更能散寒驱寒,以治疗阳气虚弱,寒气内生证。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乌梅丸、金匮肾气丸、竹叶汤等。
   桂枝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第20条[2]:“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为过汗致阳虚漏汗,表证不解的证候。方中取桂枝辛温,治以解肌祛风,有疏通表阳之功。附子功效回阳,助阳,散寒,以其辛甘大热之性,温脾肾心之阳,去阴寒,复脉以救急,温经扶阳,使经脉之阳通行,附子桂枝合用使阳有所助,邪有所祛,“四肢难以屈伸”得以缓解,并且两药与其他药合用共达调和营卫,助阳敛汗之功。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22条[2]:“若恶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此为太阳中风兼阳虚胸满证而设。胸满是心阳虚不振所致,芍药乃阴柔之品,有碍阳气宣通,故去之加附子助桂枝温通心阳,增强温阳效果。
   乌梅丸为温脏安蛔之剂。主治胃热肠寒之蛔厥证,而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又主久利。其中桂枝、附子发挥温脏祛寒,辛可制蛔之功。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主治肾阳不足证,而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加入桂枝和附子组成,方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因为阳根于阴,阴为阳之物质基础,如果一味使用温燥药物,则恐造成阳未复而阴先枯,有碍于肾阳的恢复,故用桂附即直接温助肾阳,又籍以滋补肾阴。
   竹叶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第9条[3]:“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主治产后阳气不足,复感风热之邪,风热挟虚阳上浮之证。《金匮要略心典》曰:“此产后表有邪而里适虚之证,若攻其表,则气浮易脱,若补其里,则表多不服。竹叶汤用竹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解外之风热,人参、附子固里之脱,甘草、姜、枣以调阴阳之气,而使其平,乃表里兼济之法。”笔者认为只要外感风热兼阳虚出现上述证候者即可用之。
  1.2 用于风湿痹证 桂枝温经散寒,通利关节,和畅经脉。附子温壮阳气,散寒止痛。桂枝与附子相用,以通达经气,驱散阴寒,祛风逐湿,走肌表而和营卫,入关节而温煦津血,善于治疗肌肉关节筋脉诸证。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
   桂枝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均见于《伤寒论》。174条曰[2]:“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主治风湿盛于肌表而偏重于表的证治,病属风湿证早期,正气尚可利于速去病邪,故炮附子用量三枚。175条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乃风湿侵袭机体,留着于关节之证,病情较深一层,病程较长,正虚明显,故附子用量两枚,意在扶助阳气,祛邪止痛而不伤正。两方均有桂枝与附子同用,取桂枝的辛温、附子的辛热之性,共同达到祛寒除湿之目的。高辉远[1]认为桂枝散肌表之风邪,附子逐在经之寒湿,桂枝附子合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为祛风除湿,温阳养阴之剂。主治风湿历节,而见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本方是由桂枝汤增桂枝、生姜用量,去大枣,加麻黄、防风、白术、附子、知母而成。增加桂枝、生姜用量并加入麻黄、防风旨在发汗解表并治呕逆。加入白术、附子功在利湿祛寒除痹,佐以知母养阴清热消肿,故全方用以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2 附子配伍肉桂的方药特点
   附子、肉桂均为温里药,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但附子性烈,能回阳救逆,肉桂性缓,可引火归源。两药相须为用则温肾助阳,引火归源,而能振奋阳气,鼓舞血行。常用于下焦命门火衰,肾阳不足的腰膝酸软,形寒足冷,阳痿,尿频等证,并常与熟地黄、枸杞等滋阴益精药配伍,法阴中求阳之意。如《局方》八味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桂附汤等。
  2.1 《局方》八味丸 《局方》八味丸源自于金匮肾气丸主治肾气虚乏,下元惫冷,脐腹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饮食,脚气上冲,少腹不仁;虚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等证。有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熟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组成。久服壮元阳,益精髓,活血驻颜,强志轻身。《局方》八味丸易金匮肾气丸中桂枝为肉桂,并增加附子、肉桂剂量,两药合用以增强助命门温阳化气之力。
  2.2 济生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4]为南宋严用和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加上车前子一两和牛膝半两组成,其原方剂量为附子(炮)二两,白茯苓(去皮)、泽泻、车前子(酒煎)、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半两。主要功能为温阳利水, 临床上用于治疗腰重脚肿、水肿及小便不利等肾阳不足, 水湿内停之证。济生肾气丸把桂枝改用肉桂,增加附子用量,以增强其入里直达脏腑之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
  2.3 右归丸 右归丸为张景岳《景岳全书》中的一张名方,主治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嗝,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溲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疼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及真阳不足之神疲气怯,心跳不宁,四肢不收,阳衰无子等证。方中肉桂、附子同用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祛寒。
  2.4 桂附汤 桂附汤[5]为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中的一张处方,有附片二两(先煮熟透),肉桂三钱(研细泡水兑入)组成。本方以附子温肾水之寒,肉桂温肝木之郁,强心而暖血中之寒,服之能使水升火降,水火既济而交心肾,盖使肝木得温升而生心血,肝藏魂,肝郁舒畅,心肾相交,神魂安谧,用治心脏病引起之怔忡惊悸失眠等证颇效,弱人常服,有却病延年之功。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桂枝、肉桂虽均能温阳,但同中有异,桂枝善于通阳,温经通脉,性较行散,其性走而不守,故对水饮停聚,水湿泛滥,气血凝滞等症,以桂枝为宜;肉桂长于纳气,引火归源,暖脾胃,除冷积,补元阳,其性守而不走,故对命门火衰,虚火上浮,肾不纳气而喘急欲脱以及下焦虚寒等症,以肉桂为佳。桂枝、肉桂的不同功用与附子相配伍,反映出组方功用的不同。因此通过探讨桂枝、肉桂与附子的不同配伍显示出的适应证对我们临床正确用药,辨证论治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傅文录.临证常用药对200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1
  [2]熊曼琪.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陈纪藩.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65-68
  [5]吴佩衡.吴佩衡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0

推荐访问:附子 桂枝 配伍 肉桂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ligonglunwen/2019/0417/8065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