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部位

【www.zhangdahai.com--方案模板格式】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2-0103-0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是儿科治疗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小儿的好动性和不合作性,静脉穿刺后的头皮针固定,成为确保小儿静脉输液质量的重要问题。我们自2005年以来,对63例次小儿静脉输液采用了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小儿共63例次。年龄6个月至2岁,其中男34例,女29例;上呼吸道感染21例,腹泻15例;额静脉穿刺16例,颞静脉穿刺11例。
  63例次穿刺成功采用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均顺利完成输液,输液过程中未出现渗液、漏液、出血等现象。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采用江西3L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25cm宽的3L医用透气胶布作为头皮针固定带;或用市售1cm宽,50cm长的弹性良好的白色松紧带1根,2cm宽,3cm长的尼龙搭扣1对,将尼龙搭扣平行缝制于松紧带两面的两端,搭扣的外端距松紧带边缘0.5cm,自制成头皮针固定带。
  2.2 固定方法①穿刺前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②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将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然后再将头皮针小辫绕圈,用1条蝶型胶布固定于耳廓上。特别注意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要适中,太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③用透气胶布绕患儿头颅一圈,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贴的胶布之上,或用自制的固定带在头皮针柄胶布固定处绕头一圈,搭扣两面粘合即成。
  
  3 效果
  63例次穿刺成功后经采用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固定,均顺利完成头皮静脉输液,输液过程中未出现因小儿哭闹、出汗等引起的针头移动、血管穿破而导致的渗液、漏液、出血等局部肿胀淤血现象。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同期的58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因固定不当出现的11例(11/58=18.96%)渗液、漏液、淤血相比,效果显著。
  
  4 体会
  穿刺、固定是静脉输液成功与否的两大重要因素。小儿因其生理特点,具有好动性和不合作性,因此对穿刺和固定要求更高,护理治疗上多采用穿刺、固定与成人不同的更符合小儿生理情况的头皮静脉方式。穿刺操作时多选用额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等处。
  由于小儿易哭闹,动弹、出汗使固定头皮针的胶布不易粘牢,而易导致针头脱落、移动,穿出血管,造成漏液、渗液、淤血,引起局部肿胀。传统的头皮针固定方法,着重于局部固定,不能确保解决以上问题,很难确保全程输液顺利,而一旦出现渗、漏、淤血,需重新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我们根据小儿的特点,摸索出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在传统固定法的基础上,以头皮圈的方式强化固定,克服了动弹、出汗对头皮针的影响,减少了因固定不当引起的针头脱落或血管穿破,减少了护士的反复穿刺,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输液质量,也增加了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改良头皮针固定法选料容易,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透气胶布固定带可用松节油将胶布湿透后轻易撕下,且松节油对患儿皮肤无刺激,拔针后用毛巾擦掉即可;自制固定带可反复使用,易于消毒清洗,节省胶布,较之传统的头皮针固定法更加优异,值得推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输液 静脉 改良 小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fanganmobangeshi/2019/0323/3139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