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颅内压检测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预见性护理 隐球菌脑膜炎颅内压

【www.zhangdahai.com--公司简介】

  【摘要】 目的 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的方式观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颅内压的改变,并针对隐球菌脑膜炎高颅压及其他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23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因为诊断和复查的需要进行了77次腰穿取脑脊液检查,在腰穿等有创方式获得颅内压数据后,同时进行无创颅内压检测,并在整个病程中预见的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护理措施。结果 无创监测的颅内压值(210.87±63.22)mmH�2O与有创监测的颅内压值(214.00±62.41)mmH�2O经配对t检验,提示无创颅内压检测与有创颅内压检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84)。无创颅内压监测值与有创监测值结果呈线性相关(r=0.947,P5. 33 kPa。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颅内压监测值以(x±s)表示,无创颅内压监测和有创颅内压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两者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13 kPa,若躁动或刚吸完痰时,应让患者平静下来或酌用镇静药,有利于颅内压力的下降。
  2.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早晚开窗通风20 min,每日用1∶50含氯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并湿式清洁地面2次。氧气湿化瓶,氧气管道,雾化吸入管等各种管道按规定严格消毒。
  2.3 颅内压力的检测 常规的观测颅内压增高时,护士一般观察瞳孔的改变及时发现脑疝的早期表现。有创颅内压的检测风险较大且患者的依从性也较差,无创颅内压检测可以满足临床的需要,且无创和有创颅内压检测两者测量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故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可较准确的反映颅内压力的真实情况。
  2.4 重视口腔以及呼吸道护理 新型隐球菌是真菌感染,在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中,免疫力低下,疗程长,复发率高,也容易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新型隐球菌感染或者是其他真菌的感染[3],对患者口腔以及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方法是用于餐前、餐后及临睡前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痰多黏稠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α-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 2~3次/d。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饮水以稀释痰液,并进行有效咳嗽排痰。亦可配合体位引流,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改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
  2.5 正确使用药物和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CM的患者需要使用甘露醇等降颅压的药物和两性霉素 B、大扶康等抗真菌药物,在使用甘露醇时,注意使用时间的间隔,通常是每4~8 h使用一次,注意甘露醇肾损害的副作用,应及时检查肾功能及电解质等,准确记录24 h尿量。由于两性霉素B的副作用大,我科在临床上常应用两性霉素脂质体以减少不良反应,在应用两性霉素B的时候,要注意用法用量以及其他不良反应[4]:运用两性霉素B应置于4℃~10℃冰箱内保存,准确定量用药。使用时现配现用。先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入5%GS 500 ml中,勿用5%GNS或NS作稀释液,因为两性霉素B宜于pH   2.7 心理调适 CM患者病程长,容易反复,患者精神压力大,心理障碍多,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属积极的情感支持及人文关怀是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可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3 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5]: 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脑脊液涂片连续3次阴性,每隔7 d查1次;2)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脑脊液涂片仍查到隐球菌;3)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脑脊液找到隐球菌。23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13.0%),4例自动出院(17.5%),余下13例好转(56.5%),3例治愈(13.0%)。其预后好于文献报告所报告的无效率40%左右[6]。
  4 小结�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特点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其病情危重的原因是伴随高颅压,甚至是恶性颅高压。如何早期发现颅高压并及时处理时救治CM患者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在CM病程全程预见性的发现颅高压是护理的要点。通过无创颅内压检测的手段检测颅内压,为临床护理工作给与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熟练掌握监测血液的各项指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是护理的重点,耐心做好每一项护理,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动态的观察病情变化的整个过程,不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以更好的帮助、指导、服务于患者。
  参 考 文 献
  [1] 陈明泉,施光峰,秦刚.隐球菌脑膜炎146例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 23 (4):199-202.
  [2] 许先平,吴明灿,陈世洁,等.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颅内压的临床研究.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3):31-36.
  [3] 翁心华,朱利平.重视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 25(4):193-194.
  [4] 章惠如.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50.
  [5] 魏�,卫敏,冯健华,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分析.临床医学,2002,22(1):16-17.
  [6] Pukkila-Worley R, Mylonakis E.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meningitis: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8, 9(4):551-560.
  

推荐访问:脑膜炎 预见性 球菌 护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gongsijianjie/2019/0410/6745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