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自我疗法_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阻型慢性盆腔炎60例分析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60例湿热内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应用抗生素与理疗,Ⅱ组应用抗生素与理疗基础上加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结果:Ⅰ组总有效率为63.33%,Ⅱ组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比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湿热内阻;物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093-02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盆腔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的总称,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理论认为寒、湿、热为其主要病因,以瘀为病理产物,以虚为病变结果,具有一个“寒湿热致瘀、湿热伤正、正虚邪恋”的演化过程。一般可分为湿热内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和寒湿凝滞型4种证型论治。本院妇科2008年3月~2009年9月,分别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抗生素治疗60例湿热内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经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湿热内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年龄24~48岁,病程3个月~8年。其中已婚已育43例,占71.66%;宫内节育环放置者38例。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年龄、病程、体征、已育及放环情况等一般资料(表1)经χ2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妇科检查与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参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中的诊断标准[1]进行慢性盆腔炎诊断:①有发病原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③白带多,黄色或浓性;④月经紊乱,经期延长;⑤子宫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增粗,呈条索状或扪及不活动包块,压痛;⑥B超检查,附件区探及异常回声或不规则暗区,子宫直肠陷凹有积液。以上6项有3项以上者即可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①低热起伏;②带下量多,色黄秽浊;③口干不欲饮;④大便溏或便秘,小便黄赤;⑤舌色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5项中有2项者即可诊断。
  1.3治疗方法
  1.3.1Ⅰ组应用头孢呋辛钠1.0 g、甲硝唑5.0 g,静脉滴注,每日2次;外加微波理疗仪下腹照射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10 d为1个疗程。
  1.3.2Ⅱ组在应用抗生素(用药、剂量、方法同Ⅰ组)及微波理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中药以银甲丸加减:金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桔梗。每日1剂,水煎服7 d为1个疗程。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理疗(方药:红藤30 g、冬瓜子30 g、蒲公英15 g、甘草6 g、地丁草15 g、延胡索15 g、连翘12 g、赤芍9 g、忍冬藤12 g、乳香4.5 g、没药4.5 g),上药加水浓煎取汁100 ml,每晚灌肠1次,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用灌肠器通过导尿管插入肛门、直肠14~15 cm ,将药液徐徐灌入,4~5 min,灌毕将管拔出,嘱左侧卧位15 min,即可起床走动,10 次为1 个疗程,行经期间暂停。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白带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无压痛;附件区无增厚、增粗及压痛;B超提示盆腔积液和盆腔包块消失。有效:自觉症状消失;白带检查趋于正常;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压痛;附件区增厚、增粗感及B超提示盆腔包块减小达1/3以上。无效:诸症及盆腔包块无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推荐访问:内阻 湿热 中西医结合 盆腔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416/7839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